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

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

ID:40953744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论文初探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之我见 【摘要】“学”贵在“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借助以往的研究资料,分析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对策。笔者尝试从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质疑热情出发,激发学生潜在的质疑力,帮助学生习得良好的思维力、锻炼积极的想象力和确立良好的自信心,从而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疑能力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

2、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主动获取和掌握新知识,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尽管老师们也在自觉地走近新课程,努力地实践着新课改,然而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仍然缺乏提问意识,提不出问题或不会提问题。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语文教学,一味地把提问作为教师的权利,忽视学生有个性、有差异的多元探究活动。学生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缺失质疑的自信,缺少质疑的勇气,缺少质疑的品质,缺少质疑的热情等等,导致“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天性好问的个性也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在传统的

3、教学模式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主动质疑者可谓寥寥无几。好奇心、求知欲和问题意识本是人的天性,可当孩子们跨入学校大门之后,问题便逐渐减少以致无问题产生了。这是为什么呢?就阅读教学而言,学生总是处于“被组织”的状态,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里,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只有回答的义务。教师按照自己事先精心加工设计的问题,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追问不舍,学生则在教师的设疑布阵、发问袭击中忙于应付。至于哪些问题,为什么这样问,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不断强化的阅读教学环境中,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养成了一种不良习惯,即教师不问便不知道怎样学,更无

4、问题产生,课堂教学完全依附于教师的“牵引”,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只能循教师而动,哪有问题产生?一、教师锻炼学生质疑方式的形成(一)教会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学以致用1、指导学生抓住题目质疑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出示课题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7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一些课题令人疑惑的课文,比如人教版小学

5、语文四年级上册有一篇名叫《爬山虎的脚》的课文,众所周知,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哪来的脚呢?学生的疑惑产生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思考:题目告诉了你什么?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可能讲了哪些内容?你还想弄清什么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就使阅读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对于理解课文也有重要意义。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分解题目质疑[1]。有些课文的题目是由一句完整的句子组成的,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经过分解之后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在炸暗堡?怎样炸暗堡?为什么炸暗堡?二是画出关键词。又如《草船借箭

6、》的关键词就是这个“借”字,从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是扩展题目。有些题目只有一个词语或词组,例如《掌声》,如何理解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增添成分,如加上一个形容词,谁的掌声、怎样的掌声等等。2、指导学生抓住困惑质疑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遇到一些读不懂的字词或语句,不去解决,囫囵吞枣般读完全文就不再深入去理解文章了。对此不良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一句一句地读,读准、读熟、读通,在读的过程中还要积极思考为什么,这样真正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学生在自由读课文《父亲的菜园》时发现了两个

7、陌生的词语,“铁锨”和“箢箕”。大部分学生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来,这两个应该是农具,那么,到底是不是农具呢?有些学生自己去翻查词语手册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有些学生通过网络或图片查询看到了这两个词语的外形,有些学生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询问教师得到了解答。指导学生在难懂的地方质疑,前提是要发现难懂的地方。如果学生阅读时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还能发现难懂的地方?因此,首先指导学生做到的便是仔细阅读文章,一字一句地读,而低段学生读书时,嘴里读出来的内容或许不是书本上的文字,对此要求低段学生读书时要用手指点在字词下面,逐字逐句不遗漏。其次,学生要仔细思考,不仅发现字词

8、句段的难题,甚至可以指出标点的难题。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