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6)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6)

ID:40956158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1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6)_第1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6)_第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6)_第3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6)_第4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6)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东风学校校本研修讲座  一、设计小组合作教学的一般流程为:(1)全班教学:在导入阶段,一般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全班授课。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彩导入是教与学成功的前奏。(2)分组学习:分组合作学习期间,小组同学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借助教师问题,完成自学和小组学习、交流、讨论的内容,并保证组内每一位同学理解掌握该内容。(3)交流反馈: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结果,学生和教师分享成果,及时反馈,确保学习结果的正确性。(4)学习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合作技能、学习效果,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得分和个人得分,及时给与

2、肯定和鼓励。可以搞小组间的竞赛。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五不”:(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3)凡是学生自己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4)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要善于“指路给学生走”。我们设计学案,就是要给学生应走的路,避免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学案中要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启迪思路的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找出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经过问卷调查分析,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和集中研讨,本组梳理出的

3、主要问题有:1.许多“小组合作学习”不具备合作的向心性和倾向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形式化。2. 教师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学生借机讨论与课堂知识无关的内容;男女同学之间有些不好意思或小摩擦,课堂秩序混乱。3.小组组建不合理或分工不明确。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好说的同学围绕问题说个不停,占用了大量时间,而内向的同学不愿意或没有机会来表现;学困生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分组时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分到了一组,产生了抵触情绪;讨论问题时,双方意见产生了分歧,争得你死我活,从

4、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4.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对于教师提出的简单“是”或“不是”的问题常常是羞于回答,觉得这不仅是浪费教学时间,而且被看成是有损自尊。因此教学效率常常是事倍功半。5.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但又担心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或让学生放开去说完不成教学任务;最让人扼腕惋惜的是学生在讨论中已经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我们的教师往往不敢触及课堂上这种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于是让本应异彩纷呈的大好时机失之交臂。因而参与听课的人往往觉得所谓的小组合

5、作学习有一种不能尽兴的感觉。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的“动令”下达不足一两分钟,学生便得出了“结论”,弄得人啼笑皆非。6.没有处理好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学习形态主要分为个别学习、竞争学习与合作学习三种形式[1]个别学习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换言之只有每个学生对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的情况下,合作学习才会有实效。不少教师往往是随便拿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或无所适从,或无谓的纷争,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7.评价观念落后和方法陈旧不少教师过分地看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只重

6、视教师主导的评价而忽视学生主体的评价;对学优生偏爱,有意无意间冷落学困生;不太重视对“小组学习”的整体性评价。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1.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理分组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考虑的因素主要应该包括小组的规模、分组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角色搭配、任务分工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等。【案例·学习小组的构建】以前我们学校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讲究,多的8个人一组,少的2-3个人一组。经过课堂观察发现:8个人的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很难形成一个“研究学习的核心”,常常是三个讨论的核心,尤其是两边的

7、学生之间讨论起来很不方便。如图1—1:12345678经过项目组共同研讨,我们做了如下改进: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尽量考虑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性别、性格特征、学业成绩、能力特长、学习适应性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规模应以4人为宜,当然,每个小组人数的多少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训练的要求等。观察发现:表1小组规模与小组成员参与程度情况小组人数小组成员参与程度2个人有的组讨论得很好,有的组沉默。3-4人差不多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5-8人有两三个人说得多

8、一些,一些安静的学生说得少一些。9人以上少数学生说起来没完,3-4个人在一旁插不上嘴。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员和汇报人等,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还应该角色互换。角色互换,可以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