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ID:40956626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根深固本枝繁叶茂-------浅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键词: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在我的眼中,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一直像个孩子,吵吵嚷嚷着,一路走来:思想性,工具性,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断地丰富,不断地茁壮,直至强大。其实,工具性也好,人文性也罢,并不存在取舍之痛,也无需厚此薄彼,两者是相互依存,同生共长的。工具性只是从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着眼,人文性旨在主张文化熏陶、感染的功能。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离开工具性而奢谈人

2、文性,教学无疑将沦为一种空洞的说教,而倔强地、盲目地忽视人文性,唯工具论,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只能浅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反视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是我们不明白“统一”这个道理,而是囿于两者之间,过于踟躇,过于“唯美”,本是朴素的教学,真实的课堂,变得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我粗陋地以为,只要我们能扣准落脚点,多一些实事求是,多一些脚踏实地,那么语文的根一定会深深地扎在学生心灵的土壤里。我试图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浅识”。一.“品词析句”大大方方-------议语文的工具职能1.解读职能《语文课程标准》明

3、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工具,它必将承担起一定的学科职能。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具体而言,首先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阅读,学会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作文,还要学会虚心地听懂别人说的话。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此外,还要学会积累语言。语言具有记忆功能,以语言为媒介注入记忆信息,学生学习靠语言记忆,没有语言的记忆就没有语言的积累,也就没

4、有学习语言的成果,更谈不到人类文化的传递。介于语文的学科职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该读就要读得文从字顺,“摇头摆尾”;该写的就要写得笔笔到位,扎扎实实;该听的就要不厌其烦,深入心底;该说的就要说得酣畅淋漓,一吐为快。以文本为凭介,每一项练习都要踏踏实实地去完成,从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2.链接课堂审视我们的课堂,很多的时候浮于一种表层,走不进去。就拿读来说吧,男生读完女生读,小组读完集体读,多遍朗读之后,关键的字、词,还是没有扣准,没有得到迁移式的训练。苏教版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

5、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教师不辞辛劳,左一遍,右一遍地引导学生去练读,表扬之声,期待之情不绝于耳。在“纵情”地读完之后,很快地由一段漂亮的过渡语滑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3.思考回味此时,我感到纳闷,在充分地读完之后,为什么不能适时地进行“练习”呢?诸如:三月,大地回春,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了,它们()过平原,()过高山,()过小河,赶到这里来参加春天的聚会。……让学生参照文本,进行迁移,进行模仿,去依葫芦画瓢。这样不是更深了一层吗?假若,字、词、句、篇只是一味停留

6、在表层的咀嚼,不免稍显浅薄,一篇课文很好,好在哪里?有些语言很优美,优美在哪里?这些都不是仅仅讨论、感悟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教师适时地指点、讲述,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有时还真需要“砸”一“砸”呢。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日复一日的积累、练习中,由不良到良的消化过程中,才能提升。太多的时候,我们对文章的“品”、“析”太浮了,不敢练,害怕练,似乎提及训练二字,就有涉旧之嫌。殊不知,任何企图绕开训练二字的语文教学,都是没有根基性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观点,他认为人们掌握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学得与习得

7、。其中学得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我们的语文学习,千万不能让学生只得到一个个零零碎碎的情节,而不去学习语言,愿语文课堂能多一份理性学得!二.“拓展延伸”水到渠成--------谈语文的人文性1.直面人文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看来人文的内涵是很广阔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涵盖在内,决不是思想性,情感性所能包容的。只是《语文课程表准》所界定的“人文”应该是在语文的工具价值实现过程

8、中体现出来的。作为一门学科,语文有它自己的课程价值,也自然有它必须承担的学科责任。承认其是一门应用学科,并不否定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言:“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因为,语言它作为载体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感内涵及审美意义。现行苏教版小语教材,所选文章内容,虽然不全是文学作品,但大部分属于文学作品或具有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