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秋词》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秋词》教学设计

ID:41068604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秋词》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秋词》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秋词》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秋词》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秋词》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秋词》教学设计何美英 教材、学情分析《秋词》这首诗作者刘禹锡,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知识水平有限,可能很难把握作者所所写之景(意象)及其所抒发的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这不

2、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教师在这个方面应加以点拨与引导。【教学目标】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领悟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诗人独特的“喜秋”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3.背诵、默写全诗。【教学重点】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吟咏,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链接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4、留马行处。导入词:古代不少诗人抒发过他们各个季节的独特感受。白居易感受到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烂漫;辛弃疾感受到夏天“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清新热烈;岑参感受到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绚丽冷艳。然而,刘禹锡眼里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秋词》。2、理解诗歌大意秋词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②春朝:春天。③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5、④碧霄:青天。3、搜集与“秋”有关的古诗词体会各诗里的“秋”营造了怎样的气氛链接二:图片4、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阅读连接三资料,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链接三:诗歌中景与情的几种关系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句话的含意,不外两点:一是一切景物必然引起作者情感的波动,进而施诸文字,形成景语;二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景与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古代诗歌是这样,现当代诗歌也是这样。现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简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清

6、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人生活在尘世间,就是生活在“景”中,春夏秋冬,雨雪风云,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秋风肃杀,寒霜凝冽,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常常使人抑郁悲戚;春风和煦,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又常使人心旷神怡。付诸笔端,岂不就是动人的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密切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第一类,以景衬情。以景衬情又可分正衬、反衬。正衬、反衬又各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乐”景正衬“乐”情。还是看大家熟悉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7、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抒发对春行钱塘湖所见美景的喜悦欣赏之情,中间两联写春鸟和花草的生机、情趣,即是为抒发后文“最爱”之情作铺垫衬托。这里,美好景物和喜悦情感在白居易的笔下是和谐统一的。李白《丹阳湖》中“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的景象,再现了清风送爽、水天相接、浩瀚无垠的雄奇风光,刻画出鸟飞鱼肥、轻舟摇曳、菱歌悠扬的动人场景,这种清幽闲静的乐景反映的是诗人闲适舒畅、与自然相和谐的快乐之情。  第二种情形,“哀”景正衬“哀”情。用凄凉之景来渲染凄凉的气氛,烘托哀伤的情绪。例如李白的《横江词》描绘的是“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