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ID:41070635

大小:1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_第2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窃读记》是部编新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改版后教师遇到一篇新的课文。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是通过默读这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上,理解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关键语句的内涵及作用,而这篇自读课文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完成上述单元目标。与此同时,这篇课文还涉及到悬念、插叙等语文几个基本的概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引入这几个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感到新鲜而困难,但是这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得不涉及到的东西。既要有旧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还要有新知识的引入和认识,应该是这堂课的一个线索。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自主合作交流梳理文

2、章的思路结构。2、认识悬念、插叙的定义,并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两者的作用。3、默读课文的关键语段,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品词析句,并进而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及“我”对读书的热爱和他人的关爱给予人心灵上的巨大支持。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教学难点:理解悬念、插叙的定义,并体会其作用。教学过程:一、破题而入:由标题《窃读记》切入,让学生谈谈个人对标题的认识,并进而引入对作家林海音的认知。二、简介作家:指名学生阅读林海音的相关介绍,教师适时补充介绍《城南旧事》这部书,并引导学生课外读阅读《城南旧事》。三、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说说题目深层的含义。(个人思考谈理解) 2、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句

3、话:“作者通过富有悬念的起笔、中间的插叙、突然的转折及深化主题的结尾,把文章写得起伏有致,不断激发读者的兴趣。”这句话可以看做是指出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我将之概括为四个字“起、承、转、合。”试着将文章分成四个部分,找到起止句,并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双向交流解决) 教师简要介绍起承转合的概念,学生默读并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师生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并由老师总结叙事类文体,特别是小说这类文体结构思路划分的方法。四、合作探究:1、课文是如何“起”的?学生默读1-8节,结合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中的文字,并展示悬念的概念,结合课文1-8段体会悬念的作用。2

4、、插叙的第九小节有什么作用?读九小节,思考并谈谈你的理解。教师引入插叙的相关概念,指明学生读第九节,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它的作用。3.自由默读10-27小节,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说说哪些词句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切之情。教师举例示范,学生圈点批注,找一处精彩的语段或语句加以品析。4、“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五、教师总结: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窃读记起: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承:补充交代,铺垫下文转:细致描绘,传神释旨合: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