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

ID:41082161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6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古诗两首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

2、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3、。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

4、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

5、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6、。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7、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