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故都的秋好(精品)

高二故都的秋好(精品)

ID:41084766

大小:612.6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16

高二故都的秋好(精品)_第1页
高二故都的秋好(精品)_第2页
高二故都的秋好(精品)_第3页
高二故都的秋好(精品)_第4页
高二故都的秋好(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故都的秋好(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德化三中寇婉琼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1故都的秋-郁达夫2课文分析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达成如下目标:一、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以及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二、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分析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课文欣赏题目释义作者介绍学习目标郁达夫课后作业3作者介绍原名:郁文,字达夫生辰:1896.12.祭日:1945.9.7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富阳人职业:小说家、散文家作品:《沉沦》《茫茫夜》《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

2、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郁达夫4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郁达夫先生遗像5题目释义“秋”是作者全文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核心。“故都”表明作者写作的地点,指“北平”,但是作者不说北平的秋天,说“故都”,是要表达深切的眷恋之意。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本文写于1934年,作者为了摆脱颓废的心态,从青岛转道北平赴秋、寻秋,实际也是寻找他那恬静、清新的心境。6课文分析(一)阅读文章的一、二段,这两段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手法:对比突出北

3、国之秋的特点:清、静、悲凉阅读课文后两段,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用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不比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秋”的热爱眷念之情!课文思路:赴秋寻秋品秋赞秋向往热爱眷念7故 都 的 秋赴秋赞秋对北国之秋的感受对江南之秋的感受清静悲凉向往再叙北国之秋的“美”直抒热爱痴迷之情寻秋品秋庭院秋晨景槐树秋落蕊寒蝉秋残鸣雨后话秋凉果树秋丰收秋色(清)秋声(静)悲凉板书:热爱眷念8晨院品秋图9落蕊映秋图10寒蝉鸣秋图11雨后话秋图12枣头闹秋图13晨院品秋图研习:(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碗浓茶,向院子一坐,…………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4、14落蕊映秋图研习: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体验出独特的秋味,流露着忧虑与感伤15寒蝉鸣秋图秋声反衬无声16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雨后话秋图一声唉叹,一个拖腔,回荡在高阔寂寥的秋空,如同回荡在无边的大森林,回荡越久,空寂越深!17枣头闹秋图18庭院秋晨景一椽破屋很高很高的天空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蓝色的牵牛花颜色暗灰碧绿淡淡淡蓝特点冷

5、清萧瑟冷色调秋色清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热闹地方也有,作者为何避而不写?悲凉19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郁达夫《沉沦》20小结感时生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本文是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作者为了摆脱颓废的心态,到北平赴秋、寻秋、品秋,实际也是区寻找他那恬静、清新的心境。因此,文中写秋有情的眷念,抒情中有秋的落寞,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文章还渗透着拂之不去的人事沧桑!写自然之秋,抒内心之情。21课后作业:一、阅读《沉沦》。二、摘录关于

6、“秋”的名句。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