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

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

ID:41252223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0

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_第1页
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_第2页
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_第3页
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_第4页
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案例与解析二则课堂教学设计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分析、研究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教师所掌握的种种教学技能是怎样成功运用于课堂教学设计里来的。以下对《压力和压强》和《物体浮沉的条件》这两堂课的教学设计及解读也许对我们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能力会有所裨益的。“压力和压强”的课堂教学设计改编自沈建民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7、8合期上的文章《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解析——以“压力和压强”课为例》。一、诊断性练习的设计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用公式

2、表示可写作    。2.作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及其对桌面的压力的示意图。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定义速度采用了法。除了速度外,我们定义概念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说明:第1题主要是为顺利获得该节例题中质量为60千克的人所受的重力作铺垫的。由于该知识点学习的时间较早,因此,若学生的答题情况不理想则应在解析例题中作必要的提示。设计第2题的意图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对力的示意图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回忆并为学生正确掌握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铺路;二是,看学生是否已径掌握了作压力的示意图。由于压强这一概念与前面已学过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物质的密度等概念无论从公

3、式的形式还是从定义概念所采用的方法或其物理意义等都具有可类比性。因此设计了第3题。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在本节课中进一步熟悉类比认知的思维策略作“引子”。解析:教师通过诊断性练习的测评可以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才能,由此可确定课堂教学的合适起点,从而可增强现代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诊断性练习的设计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必要一环。在诊断性练习中除了要设计学习新内容所需要的从属知识和技能等内容外,还要设计部分目标知识和技能等内容。这在第2题的后半部分设计中,即在“作出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的示意图”中有所体现。这主要用来测定学生是否已径具备或基本具备了这方面的才能。因此,这体现了教学应从学生的

4、“现有发展区”出发的前苏联教育论专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思想,也是我国的量力性教学原则的体现。另外,第3题是为学生顺利获得压强的概念、定义压强应采用的比值法和压强的公式等服务的,因此设计的第3题实际上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脚手架”,也可以说是奥苏贝尔所提倡的“先行组织者”。总之,该诊断性练习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二、学习重点和难点的确定1.学习重点:压强公式及定义压强的类比方法2.学习难点:压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类比认知思维策略的内化;利用压强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本节的学习重点分为知识重点——压强公式和方法重点——定义压强所采用的类比方法;学习难点初步确定为上面三个,但

5、应根据诊断性评价(练习)的结果和课堂中学生的实际表现作相应的调整。解析: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在确定学习重点、难点时着重在僵化的知识方面。而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则要求教师对以往教案中的重点、难点作重新审视。本节所确定的学习重点、难点不仅涉及了陈述性知识,而且还涉及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应有的方法、策略等策略性知识。这主要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特别要指出的是,学习难点是相对而言的,对“差班”中的学生来说是难点,但对优等班中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不全是难点。况且,课堂教学目前已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因此,学习难点的确定不能“一锤定音”。本节的学习难点的确定体现了这一动态观点,因此

6、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三、学习目标的描述1.能正确得出压力的大小,画出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能正确回答压强的实质;3.能利用压强公式计算简单的应用题;4.能利用改变压强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能联合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6.在边学边实验的过程中,能主动并专注于对“规律”的探索。说明:本节课是要学生在正确理解压力这一概念(主要能搞清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压强的有关知识和获得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科学实验态度的培养。因此,学习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上六个,但学习目标的重心在“压强”这一方面。解析:任课教师编写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从学习的起点才

7、能出发在教师的引导、支持和促进下并通过自己积极、主动、自主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这些学习目标既是课堂教学方案展开的“指明灯”,更是形成性评价(练习)设计的依据。为此,学习目标(通常是行为目标)的编写和描述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从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并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来描述。学习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仅有利于形成性练习的测量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