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ID:41375262

大小:2.83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8-23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_第1页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_第2页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_第3页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_第4页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分)(1)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结合课本内容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

2、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2)原因:王室衰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时期中央地方选官监察确立秦汉隋唐宋元发展完善高度强化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中朝推恩令;设刺史三省六部制郡县制,设节度使二府三司制军政财三权分割,设通判一省制行省制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增设军机处明清军功授爵察举、征辟九品科举制御史大夫刺史门下省、道通判、谏院督察院按察使司六科给事中朝代选官制度标准影响西周血缘战国后期到秦军功汉孝

3、廉魏晋南北朝门第隋唐才学宋才学明清才学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提高了战斗力,但出现暴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也容易形成小集团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只是在培养皇帝忠实的奴仆扩大了基础,促进了成熟,提供了人才,成为制度保障。启示:①渐趋标准化和制度化;②选才范围不断扩大,中央集权完善;③选官是服务于统治者需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始创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两代,1905年废除,存在13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取士任官制度。其有显著的社会整合功能:1、打破世袭,促进社会

4、阶层转化,加速社会流动;2、以儒家学说为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3、适应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民族融合,有利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和社会稳定;4、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成为东亚汉文字圈国家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且被西方国家吸收改造成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公务员制度)。监察谏议秦汉唐宋明清说明: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御史大夫御史府、刺

5、史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通判门下省谏院全国分10道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2.始终充斥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权力高度集中和皇权的加强。4.中央集权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封建统治,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形成于何时?列举史实说明。(2)两汉时期,这一制度有何变化?(3)北宋时期该制度又有何新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和影响。(4)明朝该制度

6、又有何新的发展?它反映当时的什么时代特点?(5)综观上述制度的演变,你认为这种监察制度有何特点?答:(1)秦朝。(1分)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1分)(2)两汉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即刺史制度。(2分)(3)北宋在各州设立通判。(1分)根源:唐后期以来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统治者为防止重蹈覆辙采取这一措施。影响:使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肘地方的控制(或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4)明朝在中央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在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表明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2分)(5)特

7、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的程度越来越严密。(2分)积极作用A、政: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B、经: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生产和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文: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作用A、政:皇权专制易形成暴政腐败;B、经:封建社会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社会进步;C、文:钳制思想,严重阻碍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评价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

8、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