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体系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体系

ID:9480375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体系_第1页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体系_第2页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体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体系  作为先秦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流派之一,儒家思想与政治哲学息息相关。尤其是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先秦儒学大家,他们的思想言论中大量阐述了为政之道,构成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体系。  一、先秦儒家的人政思想  在先秦时代,儒家将人的修养作为为政的前提条件,因此,修身尤其是为政者的修身在其政治哲学思想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儒家的思想中,实现社会管理的主要载体就是人,因此人是否具有足够的德行操守直接决定了国家、政治的管理成效。这是孔子、孟子、荀子这三位先秦儒家代表人政思想的共同之处,但这三位在

2、人政方面的看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孔子将仁作为人政的最高追求,在他的思想中,为政的关键在于修己,只有修己才能达到敬、安人、安百姓的目的,而仁可以说是修己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一境界不只要在外在克制言行,约之以礼,还要令内在具备仁爱的思想,如果所有人都达到仁,那和谐的社会构图就能实现。  孟子则进一步拓展了孔子的修己思想,将其拓展为修身,一方面从从人性和社会性对修身进行重论述,以此将修身升华为人的社会需求之一;另一方面将修身与政治体系直接挂钩,提出仁政说。在仁政思想中,修身被正式用于治国。  

3、荀子在自己的学说中直接将修身和治国等同起来,进一步强化了二者的关系。这与荀子的人性恶观点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才要通过治国从外在规范修身,通过修身从内在完成治国,修身和治国是不可分割的,可以看出这更近似于一种法儒结合的政治哲学。  二、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在我国传统的政治哲学思想中,以民为本是第一位的,可以说对民的重视基本是不分学派的,但对民本思想的解读和具体看法视思想流派的不同有很大的区别。对先秦时代的儒家来说,民本思想的关键在于爱民,在于仁政,如此才能令民发挥出国家之本的作

4、用。  在孔子的思想中,民在为政中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这种思想从他对一些为政措施的态度中可见一斑,例如孔子对增加赋税、苛索民财的气愤与反对。因此,可以说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集中在养民上,认为养民是发挥民众作为邦之本的关键。  孟子的民本思想则重在对民之重要性的强调,在孟子的思想中,民是大于君,乃至大于社稷的。孟子认为,民固然作为根本支撑着国家,而一旦国家与君主不能保民,民是有资格推翻国家与君主的。  荀子的民本思想重新构建了民和君主的关系,他提出的天立君为民的理论,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君主的责任和义务

5、,认为君主应时刻考虑民众的利益。这相当于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从措施上具体化了。  三、先秦儒家的选贤思想  如前文所述,前秦的儒家政治思想对人非常看重,因此儒家也特别看重对人才的选拔。  孔子将选贤的重要性放在了为君之上,认为人才构成的执政辅佐系统才是令国家得以正常运作的保障,只要这个系统没有问题,即使国君昏庸,国家也不至于出现大问题。同时,孔子认为只要为政者是贤才,则民众自然会服从管理。  孟子将选贤、用贤的重要性与国家兴亡直接联系起来,与孔子不同的是,他更强调了国君的重要性,认为君主有选贤任能

6、的义务。正因为选贤是国之大计,所以更要君主以仁的思想去加以筛选。  荀子的儒家思想有较浓的法家意味,这从其对礼法的格外重视能够看出来。但礼法本身也是要由人来执行的,所以荀子对选贤的重视集中在对礼法的执行和管理者的选拔上,具体体现为荀子提倡通过贤能的执法者来弥补法本身的缺陷。  四、先秦儒家的民生思想  与前述的几种政治哲学思想相比,民生思想往往具有更强的具体性和实践性,因此先秦时代儒家的民生思想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为政主张和措施体现出来。  儒家民生思想的基础是孔子所提出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该思想基

7、础在孔子的思想中体现为一种轻徭薄赋的外在措施,通过统治者的节用,令民生建设得到增强。  孟子则将这一理论的应用做了进一步发展。相比统治者的节用,孟子更关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民之产,所以孟子才提出了不违农时、提高生产等一系列具体的民生措施,以期通过提高民生水平达到富国的王道。  荀子对孟子富民强国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将国家和民众的富强看作一个良性的循环,提出富民以强国,富国以养民的策略,令儒家的民生思想成为可以长期发展下去的国策。  五、先秦儒家的礼刑思想  与重刑法的法家政治哲学不同,儒家的思想

8、中,刑法始终只是一种辅助性质的国家治理手段,即使是与法家思想结合较深的荀子思想,也将隆礼放在了重法之前。  从孔子时代开始,儒家对礼和刑的观点就是教而后杀,认为刑法只是礼乐的辅助,具体体现就是孔子不教而杀谓之虐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孔子信奉的理想政治有很大关联,因为孔子认为人心向善,只要为政不出现问题是不会出现用杀的情况的。  孟子出于自身的王道思想,强调仁政,所以对株连等法刑极力反对,但孟子并不反对刑法本身。孟子对刑法的要求很高,认为其必须明确合理,所以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礼和刑几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