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ID:41547381

大小:220.2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27

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1页
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2页
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3页
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4页
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馨提不:此题库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2010-北京文综-T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1)・抵抗日本全面侵华【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有关知识作为切入点,以创设问题背景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

2、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分析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O【规范解答】选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反映的应该是民族矛盾,本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o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并不是全民族抗战,主要是农民阶级,而冃主要在京津地区。B、C主要体现阶级矛盾。2.(2010•海南单科-T13)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屮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D.以白银换取棉布【命题立意】本题以1700-1830年广州白银流入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规

3、范解答】选C。由广州白银流入绝大部分来自英国可知,英国对华贸易不可能以鸦片换取白银或以鸦片换取丝茶,排除A、B;在1700-1830年间,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发生,其棉布质优价廉,也不可能以白银换取中国的棉布,故D也不符合题意;此时,英国最需要的是中国的丝茶等传统手工业和农产品。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1.(2010•海南单科・T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冃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命题立意】本题以恩格斯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规范解答】选B。通过材料“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一信息分析各选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获利最多;甲午战争后,H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H本获利最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所签订的《辛出条约》,参战国均获利。故可排除A、C、Do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不但享有英法同清政府所签订条约的一切特权外,还单独和清政府签约,占领了屮国东北、西北大量领土。故B符合题意。1.(2010•新课标全国卷叮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5、。屮方《济远航海口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一•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命题立意】本题以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为切入点,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史观,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命题必有的题目类型。【规范解答】选Ao材料展现的是中日双方对

6、甲午战争同一事件的不同记录存在巨大差别,原因是都站在各自立场上,故A符合题意。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不是导致中日双方记录差异的原因,而是给后人研究历史带来的困难;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和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和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故排除B、C、Do2.(2010-上海单科-T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命题立意】本题以挽联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治状况。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

7、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规范解答】选D。题干材料所提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杀宋教仁,通过这一事件很容易得出结论,是之后于1913年爆发的二次革命;A护国运动是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由蔡铐、李烈钧于1915年发起的;五四运动是1919年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2010•山东文综・T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土縊沁曲”,一一注亠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Q圾也怕乳性禺聊财比的爾g【命题立意】本题以近代化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