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

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

ID:41548583

大小:65.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7

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_第1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_第2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_第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_第4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史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六艺教育: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主要指贵族生活的五礼;乐教指艺术教育包括诗歌、咅乐、舞蹈;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指文字;数指算法。2、北宋“三次兴学冬1)、第一次兴学,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内容主要有: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创建太学。2)、第二这兴学,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

2、学校;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3)、第三次兴学,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主要内容为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収士。3、明朝的文教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亲身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从而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其具体表现为:①广设学校,培育人才;②重视科举,选拔人才;③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蔡元培

3、的教育思想:(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提出体智徳美平均发展。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⑶教育独立思想,包括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⑷“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5、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它包插了:⑴军国民教育⑵实利主义教育⑶公民道德教育⑷世界观教育⑸美感教育6、乡村教育实验:这是晏阳初河北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的成功经验,集中表现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其中,“四大教育”是指:1)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2)以生计教育攻穷,培

4、养生产力;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是指:1)学校式教育;2)社会式教育;3)家庭式教育。此外,还有“化农民”与“农民化”。二.简答题1、简述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促使私学兴盛的主要原因在于:(1)经济状况: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转变时期,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成熟,生产力大解放,生产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裕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2)养士之风盛行: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争雄加剧,一国之内公室与私门

5、的争斗也愈演愈烈,因之养士之风大盛,士阶层的活跃,为战国时期私学和思想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市于各国执政者竞相养士,使士成为一种受人青睐的职业,于是,士就成了人们择业的对象,人们竞相学习做士,形成一股社会风气。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需要拜师求学,这就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3)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各个学派、流派之间互相争斗、影响,为发扬本派观点,各家大力提倡教育,大量兴办私学成了主要方式,也直接推动了战国时期私学的兴盛。2、简述汉朝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经学教育是以儒家经典及対经

6、书的阐述为内容的教育,其基本特点如下:1)今古文经学呈融合趋势;2)重视师法、家法;3)擅长章句之学;4)儒学与政治关系密切。3、简述魏晋时期教育制度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在教育制度上出现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1)专科教育得到发展;(2)地方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3)私学得到发展,并成为教育的台柱;(4)家庭教育得到重视;(5)落后地区文化教育事业起步与发展;(6)少数民族教育的兴盛;(7)教育思想多元化等。4、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科举制度产生并形成于隋唐时期,从一开始变同学校教育产生了密切的联

7、系,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科举制的诞生将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來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前提条件,科举制又是学生取得官职的必由之路;3)两者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方法等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4)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5、简述朱熹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理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

8、张将道徳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道徳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要实现这个任务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而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他概括了以下几点:1)立志;2)居敬;3)存养;4)省察;5)力行。6、简述“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在鸦片战争时期便己萌芽。直至189X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