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ID:41553462

大小:115.4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27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

2、展3.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A.尊重社会契约B.强调商业道德C.保护居民财产D.遵循市场机制4.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徳国()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1882年1907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42%35%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39%42%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19%23%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人调整和完善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5.据记载,18卅纪初英国国王常

3、用赏踢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惟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B.英王权力口益趋向澎胀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2.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仙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3.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

4、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C.建立养老保险制度D.规定最高工吋标准&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徳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A.维护上帝权威B.主张因信称义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

5、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这说明()A.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B.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C.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D.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10.如图是屮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邮票发行纪念卡-汉画像・<

6、-特种汉画像石・纺织中国邮政CHINA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9.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明末工商阶层急于改变自身的社会形象

7、、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模仿其文明、优雅的牛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了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互动()A.实现了工商业者自身的优雅化B.改变了当吋的阶级结构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世俗化D.动摇了儒家思想止统地位10.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把地主的II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一举措()A.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B.使临时政府赢得了农民的支持C.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D.

8、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度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爱学说、佛教的慈悲观念和因果报应理论,加上一系列社会因素,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商汤时期即有〃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的举措。此后几千年间,历代政权均采取种种措施救助鳏寡孤独贫病废疾之人。自南北朝以后,政府常设有恤养老幼贫疾的机构。唐代设有福田院与悲田院,收容老病孤寡之人。宋代广设福田院、广惠仓、居养院等,救助收养老疾孤穷丐者。明清时期,养济院成为政府设立的主要救济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益兴起,这些团体首先

9、接济孝子、节妇等无靠之人,其次便是养济院不收,但乂不愿沦为乞丐的贫老病人。--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等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