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童话故事》课程教学设计

《编写童话故事》课程教学设计

ID:41580056

大小:60.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8

《编写童话故事》课程教学设计_第1页
《编写童话故事》课程教学设计_第2页
《编写童话故事》课程教学设计_第3页
《编写童话故事》课程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编写童话故事》课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设计周穗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林街小学)学习目标1、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小动物做故事的主人公。2、注意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合理地运用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家都喜欢看书,个个是小书虫,小书虫们都在看哪些书呢?2.大家有的看科普类的书籍,有的看名著,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最近都在读童话故事。那你们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呢?3.确实,童话故事很有趣,吸引人。童话故事还告诉我们道理,增长我们知识。童话就像一颗闪闪发

2、光的宝石,照耀着同学们的成长道路。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写童话,用你们的宝石去照亮别人的路呢。4.今天我们就来编写童话故事。(板书课题:编写童话故事)设计意三年级学生已养成看书的良好习惯,读各类的书籍,特别爱看童话,童话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吸引着小读者们,通过谈话唤起学生读童话的收获,激发孩子兴趣,为写童话作铺垫。二、结合例文,领悟方法K编写童话必须知道童话的特点。前几天我们学了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还读了《骆驼和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我们从中受到

3、了什么启发?2.那童话故事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指名说)3.小结: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没生命的橡皮铅笔,它们都能说,能笑,能思考问题,也就是把它们当人来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们人的性格,生动有趣。他们想象丰富,和生活关系密切。(板书:拟人、夸张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和生活关系密切)设计意图在例文的启发下,体会童话的特点,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三、创编故事,展开想像1.确定主人公。一听说我们要编童话故事,动物王国的成员争先恐后地来了,看谁来了?出示课本中推荐的几种小动物。2.动物王国的

4、成员真多呀,有生活在丛林中的翔在蓝天的,畅游在水里的,穿行在泥土的,你想让谁走进你的故事中,可以选课本中提供的,也可以自己选择,但注意成员不要太多。(指名说)3.故事都是发生在一定的场景里的,你要编的故事会发生在哪里?(森林中,小河边,草丛里……)4•出示:我编的故事发生在(),主人公有(),主要写了()的事。学生用以上句式从整体上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指导写法。理清故事的顺序后,那怎样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呢,我们再来读读《陶罐和铁罐》《骆驼和羊》,看看这两个故事哪些地方写得有趣。预设问题指导:(1)出

5、示句子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r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b.“你敢碰我吗?陶罐子r铁罐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回答。对比:第一句生动,有趣。对话过程中,加了提示语,能生动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神态。像这种描写陶罐和铁罐的动作神态的词语,文中还有很多。(2)出示句子:A.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B.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描写骆驼和羊的动作神态的词语,能把故事写得更生动有趣。(3

6、)出示句子:他们俩去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老牛的话揭示了故事的道理。2.—个好的故事必须让故事中的人物具有象征意义,或告诉读者一些知识。这样大家读了你的故事一下子就知道了故事的想表达的意思了。那你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通过引导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想象的火花,从中逐步了解童话的基本特征,为自编故事做好铺垫。通过再次回顾读过的童话,比较句子,读句子,了解怎样才能把童话写生动有趣,并学会学以致用

7、。四、取好题目,写下故事光会说还不行,我们还要能把故事写下来。1.那么在写下故事之前,我们首先要给故事取一个题目。A、以故事主人公命题。B、以事件命题。C、以场景命题。D、以结局命题。E、以道理命题。……3.学生独立作文五、自主修改,交流故事1.故事是否写得清楚2.故事是否写得生动有趣。(是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3.故事是否包含着道理。写修改后把故事读给父母或小伙伴听。设计意图拟题是学生概括能力的体现,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人公、事件、道理等命题也是一个好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拟题加以评价

8、指导,让学生初步感悟拟题的方法。写完后反复修改,养成修改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