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二组:名人故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二组:名人故事

ID:41594247

大小:125.1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8-28

三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二组:名人故事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二组:名人故事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二组:名人故事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二组:名人故事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二组:名人故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二组:名人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课文导读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同学们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

2、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3、。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同学们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同学们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5灰雀【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学: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

4、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过程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难点:如何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时安排】建议教学2课时。【学习过程】学习提示仁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文。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

5、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学习提示2: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分段读课文。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学习提示3: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1•读课文,思考: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2•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学习提示4: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2.同学当小

6、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3•重点书写:散、胸、或、低。学习提示5: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2•再读列宁说的话。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3•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4•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

7、变化。5.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6•重点探究第6自然段,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2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7•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8.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学习提示6: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烘托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