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七组:成长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七组:成长的故事

ID:41625440

大小:94.6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29

四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七组:成长的故事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七组:成长的故事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七组:成长的故事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七组:成长的故事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七组:成长的故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36N”高效课堂学案—第七组:成长的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课文导读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

2、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

3、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

4、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过程方法】【学习重、难点】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建议教学3课时。【学习过程】学习提示1: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了解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学

5、习提示2: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提示课题,范读课文。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2•解题:“中华”在这里指中国,“崛起”就是兴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3•听教师范读课文。学习提示3: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练习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3•提岀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提示4: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a

6、.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b.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a.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围观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的。b.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互相交流。c.思考:课文在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a.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b.利用教室的环境进行现场表演。

7、•进一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c.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d.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写周思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提示5:同学们,给大家分钟的时间,联系全文,深入思考。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2.课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3•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学习提示6:同学们,给大家分

8、钟的时间,拓展阅读,理解诗句。1•看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2.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2.看“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注释,试着说说诗意。3.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学习提示7: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