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

ID:41614177

大小:54.36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8-28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_第1页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_第2页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_第3页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_第4页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深深的怀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组课文导读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

2、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去发现。2.本组课

3、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阅读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独立阅读、思考。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与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积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阅读”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10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目标:1.学会课文生字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

4、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认真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难点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课时:建议两课时。学情分析:教学指南:1.强调整体感知课文:本课的教学应强调从整体着眼,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C教学时可以破题导入,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

5、可以进一步问学生“你觉得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总之,教学时,避免过早地主观设定重点段落,造成对课文片面的理解。2.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第二,教学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

6、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3.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揽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4.

7、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5.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