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高密度住区居民社会网络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研究

开题报告-高密度住区居民社会网络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研究

ID:41709940

大小:99.8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30

开题报告-高密度住区居民社会网络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研究_第1页
开题报告-高密度住区居民社会网络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研究_第2页
开题报告-高密度住区居民社会网络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研究_第3页
开题报告-高密度住区居民社会网络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研究_第4页
开题报告-高密度住区居民社会网络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高密度住区居民社会网络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1.1居民社会网络概述1.1.1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涵义“社会网络是一个人同其他人形成的所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联系,也包括了人与人直接的社会关系和通过物质环境和文化的共享而结成的非直接的关系。”(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1999)“社会资本是社会生活川那些表现为普遍信任、社会网络和互惠规范的特征,它们能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赵衡宇,胡晓鸣.基于邻里社会资本重构的城市住区空间探讨[JJ.2009)社会网络的建构是通过社会资本的获取而形成的。按照社会学理论,“邻里是基于地缘而构成互动关系的初级群体,住区居民邻里间的社会资本

2、必然具有地域性,表现为基于居住聚集等地理空间基础上而产生的社会互动和社会网络的形式。”(赵衡宇,胡晓鸣.基于邻里社会资本重构的城市住区空间探讨[J].2009)其社会网络包括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网络及情感交流网络等,其存量的多少是衡量住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不仅是实现居民自治和社区民主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整合的基本场域,并对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1.1.2居民社会网络发展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当前居民邻里间的社会资本普遍呈现出总量缺失的特点,以地缘为主的社会网络所蕴含的潜在资源大为下降,邻里观念淡薄,关系冷漠疏远,居民与社区组织之间关系网络脆弱等问题突显。(1)外部因素

3、从历史层面而言,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地域限制减弱,以及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影响,居民邻里间地缘、业缘聚集的传统局面被打破。在社会网络多元化的背景下,居民邻里间社会网络关系单一化,关系松散,结合度较弱,难以确立应有的社区意识与认同。从技术层面而言,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公共交往大量存在于网络、电话等媒介中,社会网络形成了非物质化的存在方式,传统居民邻里间的交流显得不再重要。加之快捷便利的现代化工具与新的人居空间模式,如高层居住形态,导致居民间见面机会大量减少,空间临近性丧失了作为社会资本整合的资源作用。从政策层面而言,当前的住区管理与组织釆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政府是真正的管理主体,往往陷入

4、行政导向的局面。各类社区组织缺少发展空间和支持体系,住区制度规范的建构滞后于住区发展需求。<2)自身因素一是居民异质性社会网络的缺失,表现为不同住区居民社会网络的分化。愈演愈烈的“门禁社区”现彖使得社会网络之间的封闭性增强,导致社会网络阶层分化,阻碍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社会网络的有机发展。同时,在空间资源分配上,住区公共设施被商业化为高端会所,街道空间日益机动化,排斥步行者,等等现彖加剧了社会网络的隔离和不平等的物质基础。网络隔离又强化了封闭的阶层意识,异质性减少,社会亲和力消解,由此带来各种社会问题。二是居民同质性社会网络的退化。依托单一的市场过滤体制,分化的社会阶层择居形成了不同邻里斑块

5、。由于缺少聚合的更多媒介,真正具有同一归属要求的邻里难以构筑,住区也不易形成较强的组织性社会资本,导致居民参与度低,邻里关系淡薄。1.2住区公共空间概述1.2.1住区公共空间的涵义住区公共空间是“具有地域意义和赋有实际社会功能的公共领域类型,是人们在住区生活空间屮建造的天然的无差异性的区域,同时也是一种更深入和贴近生活的社场域与惯习统一体。”具体而言,包含了诸如广场、图书室、健身场地、餐厅等固定的公共场所和物件,以及由住区居民组成的各类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团体。其意义在于,“通过一系列固定空间以及基于这些空间之上的各类互动交流和共同行动,塑造住区意识共同体,形成社区整合力。”(何正强.社会网络

6、视角下改造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研究[D].2014)1.2.2公共空间的特性(1)公共性公共空间是一个可以让人自由进出、平等交往的空间,是人们公共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2)社会性公共空间屮所发生的行为均为公共行为,这些行为均具有社会性。能从公共空间中挖掘出其所处社会的特质,而社会的转变也能透过集体意识和行为直接反映在公共空间的形态变迁上。<3)文化性和场所感公共空间的文化性能提升文化品味、犁造文化形彖,场所感能使在其中活动的人产生归属感与强烈的情感联系。<4)时间性公共空间需要人们长期、稳定的互动才能形成和生长,其中的归属意识、关系网络等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发展。<5)混合性混合使用

7、能避免公共空间的孤立,促使不同的土地用途和人的活动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集中,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特质。1.2.3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1)空间与尺度尺度是空间设计的手段和原则。公共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有意义的、适合人们活动与需求的尺度效果。<2)可达性与易达性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易达性的高低,反映了人们对它的使用情况和重视程度,同时决定了公共空间是否具备活力。<3)混合使用与密度适当的高密度可以增加人流的接触度,当各种各样的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