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pdf

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pdf

ID:51468504

大小:2.13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5

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pdf_第1页
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pdf_第2页
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pdf_第3页
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城市建筑2016.8URBANISMANDARCHITECTUREAug2016THEOPENNESS0FTHEHlGHDENSITYRESIDENTIALAREA:RESEARCHONTHEHIGH—RISEPUBLICH0USING0FSlNGAPORE朱宏宇lZhuHongyu摘要本文结合近期新加坡高层公共住房再开发的案例,探讨了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如何通过对水平和垂直空间的综合有效利用.处理好城市与社区之间、多种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兼顾住房公共空间和私密性要求的同时,解决当代社会中共享

2、空间与社会需求的问题。关键词高密度住区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AbstractAccordingtocaseshigh—risepublichousingredevelopinginSingaporerecently,thepapertriestodiscusshowtomakeanintegratedandeffectiveutilizationofthehorizontalandverticalspaceofhigh—risebuildingsinahighdensityurbanenvironment,whichcanbuildharm

3、oniousrelationshipsbetweenthecityandthecommunity,betweenavarietyofindoorandoutdoorspace,tobalancethedifferentdemandsofthehousingspaceofpublicandprivacy,andatthesametimetosolvesharedspaceandsocialneedsofthecontemporarysociety.KeywordsHighdensityresidentialarea,Openness,Singapo

4、re,High—risepublichousing,Publicspace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典型的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城市型国家。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最新的数据,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新加坡人口数量由164万增长到540万,土地面积由581.45km2增加到716km2.人口密度从3245人/kin2增长至:lJ7500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i(图1)。有I]艮A9土地资源和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景迫使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De—velopm

5、entBoard)开始探索高层、高密度、高品质的住宅开发模式。中心城区新建的公共住宅已经超过50层,容积率超过7。目前已有超过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高层公共住宅中。住宅区的高层高密度保证了1/3的绿化覆盖率.大量的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得以存留,从整体层面保持了国家的环境。Ⅲ新加坡土地用途细分为31个类别,其中居住用地约占总用地的19%,并有序地在市中,b;}EI其他商业区内配置公共住房。娱乐和社区空间用地(主要包括公园、水库、运动场、学校和图书馆等)占23%.绿地和开放空间按照0.8hrn2/干人的标准配置吐居住区与公共绿地用地的这一配置比例对新加坡

6、人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原局长.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刘太格先生在2014年度“洞悉亚洲”高峰论坛(DBSAsianInsightsConference2014)上指出,在密度极高的城市中规划宜居的建筑要像西洋棋一样按照方格的方式——一格放组屋.隔一格放公园——来规划.如此一来,虽然新加坡的人口密度超过7500人/kmz.但棋盘式规划让公园紧邻住家,居住起来感觉压力并不大o(图2)。这种在宏观层面的综合规划有效地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与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联系在一起,它们不仅在空间上是易达的、宜居的.更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渗透

7、到人们的生活中.是城市与居民之间情感的纽带。因此.新加坡公共住房再开发的一个主要做法是将原有的以20层为主的高层住宅重新开发成40~50层的新区域,而再开发的过程对公共空间更为重视.更精细化、人性化.从而促进社区与城市以及社区之间人的交往。一、组屋作为新的城市地标——达士岭组屋达士岭组屋(ThePinnacle@DUxtOn)位于丹戎巴葛区达士墩坪(DuxtonPlain,TanjongPagar),该区域的重新开发建设是由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新加坡前总理,曾担任丹戎巴葛区议员长达60年之久)于2001年发起的。用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渊源(

8、图3),东北1贝0比邻景色优美、植被丰富的达士墩坪公园。用地曾是新加坡住房发展局于1963年建造首批租赁组屋的地点。基地内有人民行动党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