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

ID:41742909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31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_第1页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_第2页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王成娟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一病区X关注成功!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网易微博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的作用,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9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A组和B组各47例,A组患者PICC置管时应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并给予护理干预,B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及常规护理,观察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情况、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B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PICC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后,可提升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减少置管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置管期间的痛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关键词:B超;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乳腺癌;护理;临床治疗乳腺癌患者时,主要方法之一即为化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患者化疗期间,首选的静脉通道方式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时多选择为健侧肢体,与其他患者相比,乳腺癌患

3、者可选择的置管通道较少,提高了一次穿刺及置管功能的难度。研究表明,PICC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后,可降低置管难度,加以护理后,能够减少并发症。本院给予乳腺癌患者化疗时,应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并给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4例,年龄23~67岁,平均(43.1±2.6)岁;左侧乳房发病50例,右侧乳房发病44例。纳入标准:(1)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2)均为单侧乳房发病;(3)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实

4、施辅助化疗;(4)临床分期≥Ⅱ期;(5)以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部位。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B组患者PICC置管时采取传统方法,并在置管前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A组患者PICC置管时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前后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置管前,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血管情况;(2)选择恰当的静脉血管,做好标记,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穿刺点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外展穿刺侧上肢,与躯干之间保持90°,于穿刺侧对面头部位置摆放B超仪器,利用B超定

5、位进针位置,常规消毒后,建立无菌区;(3)置入穿刺针后,导丝经穿刺针送入,完成后将穿刺针拔出,接着将皮肤利用解剖刀切开,以将穿刺口部位扩大,沿着导丝,置入可撕裂型插管器,同时,导丝、扩张器拔出,插管鞘留置,随后,PICC导管经插管鞘置入,长度达到预测量数值后,开始冲管、消毒、加压包扎,期间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置管成功情况。置管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

6、A组47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46例,占97.9%;一次置管成功47例,占100.0%。B组47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39例,占83.0%;一次置管成功41例,成功率87.2%。A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置管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A组与B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下载原表3讨论PICC置管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首选的静脉输液通道,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由于具备一定

7、的特殊性,因而减少了其能够用于PICC置管的血管数量,如何有效的提升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为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1]。传统PICC置管时,如果选择的血管内径比较小,则穿刺成功率也会降低[2]。应用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过程中,穿刺针走形可清楚的显示出来,并显示血流状况,促使穿刺、置管一次成功。改良塞丁格技术以原有的赛丁格技术为基础,将扩张器、插管鞘组件加入其中,提升了PICC置管的便利性[3]。应用此种技术开展PICC置管时,还需要施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置管前评估:对患者的

8、病情作出评估,并详细的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既往病史、皮肤状况等,保证置管能够正常进行;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评估,及时给予患者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以选择恰当的穿刺静脉[4]。(2)测量臂围及置管长度:穿刺血管确定后,中心位置选择为肘窝上缘10cm处,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