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

ID:41777417

大小:112.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2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_第1页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_第2页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_第3页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_第4页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一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B)一、选择题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个①NO是对顶角;②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③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⑤3条直线两两相交,有6对对顶角。A、0个B.1个C、2个D、3个)A、75B、2、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的角的度数是(拼接要求:既不重叠又不留空隙)(105C、120D、1253、如图,zAOB=130。,射线0C是z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0D、0E分别是zAOC、zBOC的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zDOE的度数不确定B、zAOD+zBOE

2、二zEOC+zCOD二zDOE二65C、zBOE=2zCODD、zAOD=-ZEOC4、如图,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语句是()A.zADE与zB是同位角,B.zBDE与zC是同旁内角,C.zBDE与zAED是内错角,D・zBDE与zDEC是同旁内角5、如图,AB

3、

4、CD,FE丄DB,垂足为E,z1=50°,则z2的度数是()A.60°B.50°C.40°D.30°6、如图,已知直线AB

5、

6、CD,nGEB的平分线EF交CD于点F,上仁40。,则z2等于()A.130°B.140°C・150°D・160°7、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方式进行摆放,“、上2不一定互补的是()

7、8、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射线OC,OD,使OC±OD,当zAOC=30。时,zBOD的度数是()A、60°B、120°C、60°或90。D、60。或120。9、如果nA和zB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zA和zB的关系是()A、相等B、互余或互补C、互补D、相等或互补10、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zAOD=150。,则zBOC等于()A.30。B.45°C・50°

8、D.60°12.如图所示,若AB

9、

10、CD,则nA,nD,nE之间的度数关系是)A、zA+zE+zD=180。B、zA・zE+zD二180。C、zA+zE-zD=180°D、zA+zE+zD二270°13.若直线a

11、

12、b,点M到直线a的距离是5cm,到直线b的距离是3cm,那么直线a,b间的距离是()cm.A・2B.8C.2或8D.4二、填空题K78.26°=度分秒.(2)36。仃'42〃=度.2、是用对顶角的量角器测量圆锥形零件的锥角的示意图,则此零件的锥角等于度・他的使用原理是;3、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交于点0,0N平分zDOB.若zBOC二笛0。,则z

13、AON的度数为度.4、如图,点力,C,F、$在同一条直线上,CD平分zECB、若zECA为a度,则zGFB二为度(用关于a的代数式表示).5、如图,直线1}

14、

15、I2,za=邛、21=40°,贝贬2二°.6、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度。7、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条命题:①如果a

16、

17、b,a±c,那么b丄c;②如果b

18、

19、a,c

20、

21、a,那么b

22、

23、c: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么b

24、

25、c.其中真命题的是.(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图,已知zB+zBCD=180。,zB二zD.求证:zE二zDFE.证

26、明:•.zB+zBCD=180°(已知),.-.AB

27、

28、CD(.•.zB二zDCE(又vzB=zD(已知),)•)•.•.zDCE二zD(/.AD

29、

30、BE(.•.zE二zDFE()・2、已知zAOB二Za,zBOC=z0,OM、ON分别是zAOB和zBOC的平分线。求zMON的大小(用a、0表示)3、已知,如图,z仁132。,zACB二48。,z2二z3,FH1AB于H,问AB与CD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4、如图,AB

31、

32、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zAPC与zPAB、z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适当添加辅助线,其实并不难)(3)(1

3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