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导学案

ID:41818727

大小:81.24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9-02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导学案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导学案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导学案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导学案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盐池县第三小学2014-2015学年度盐池县第三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单元四内容比例主备教师李牛年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比例的知识是触发、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以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思维水平审视和发展这些知识。学情分析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耍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所以学习中既耍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乂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

2、际设计比例尺等。主要内容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维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木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

3、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总课时数14课时集体备课成员杨学峰李祥陈润霞李生玺侯庚李红梅单元主备教师使用教师四李生玺课型教学手段纳体时间2015年3月30日教学前设计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折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屮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感受生活中处处冇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学习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2•在已冇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教具准备课件

4、教学课时学习要求、学法指导及个性修改学习内容及课堂基本流程—、新课导入(复习性练习题)请同学们冋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二、自主学习【根据课程内容确立学习方法:自学课本内容做好笔记,对疑难点做好标记】出示国旗,引导学生看书40页,学习例1。什么是比例三、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成果形式不限,分工要明确(谁汇报、谁记录、谁补充、谁总结),并口用红笔做好更正和修改】1、(1)计算:它们长与宽的比值。(2)观察:比和比值,你发现了什么?(3)思考: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可

5、以怎样用式了来表示?请把它们表示出来。(4)归纳:比例的意义。(5)写一写: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例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试一试。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要求: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展示提升.教师点拨(以4号学员板演为主、适当讲解)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1、2题。五.达标检测(堂清)⑴判断下而哪组小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①6:10和9:15②20:5和1:4(2)写出比値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六.总结评价【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要点,教师评价(小组、个人)等】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332.4:1.6二才6():4()二才2

6、2板书设计2.4:1.6二6():4()或丰二卑1.6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1反思设计2反思学情3反思引导4反思氛围课后反思集体备课成员杨学峰李祥陈润霞李生玺侯庚李红梅单元主备教师使用教师四李生玺课型教学手段纳体时间2015年3月31日教学前设计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学习重难点会运用比例的基木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学习要求、学法指导及个性修改学习内容及课堂基本流程一、新课导入(复

7、习性练习题)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二、自主学习【根据课程内容确立学习方法:口学课本内容做好笔记,对疑难点做好标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的内容。注意:划出什么是项、比的内项、比的外项、比的基木性质。三、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成果形式不限,分工要明确(谁汇报、谁记录、谁补充、谁总结),并口用红笔做好更正和修改】是不是所冇的比例都冇这样的规律呢,冇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四、展示提升.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