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新20年的荒诞

黄建新20年的荒诞

ID:41857370

大小:2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3

黄建新20年的荒诞_第1页
黄建新20年的荒诞_第2页
黄建新20年的荒诞_第3页
黄建新20年的荒诞_第4页
黄建新20年的荒诞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建新20年的荒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建新20年的荒诞当成年人的一本正经,跟孩子最纯真的天性观察发生剧烈冲突时,就是荒诞的开始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里边都应当流淌着导演本能的血液荒诞的开始在大多数媒体眼里,黄建新是个极不张扬的人,他很少曝光,更少放言。即使作为中国导演家协会主席在各电影节上露面,他也始终表情温和话语寥寥。而且从没见他在与电影无关的社交活动中露过面。那么,这位在31岁就以《黑炮》而一鸣惊人的导演,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约到黄建新的采访并不容易,他总是很忙。最近,他正为一部跨国合拍片担任监制。有导演当监制,挂名而已,可黄建新却真是“监制”到了事无巨细。话题首先从《求求你,表扬我》开始进入。这部新片表

2、面上看,是一起女大学生被强奸未遂的悬案,全片情节扑朔迷离好笑不断,可在故事背后,却直指社会人心的处处荒诞。可能有的观众会对《求求你,表扬我》的“大结局”感到迷惑甚至排斥:一生都以能争得社会荣誉为信仰的老劳模,如今居然也与造假的村干部们合谋,在假葬礼后“死”而复生。于是让一直跟踪调查的记者,在故宫午门前看到老劳模“还魂”现身,就像撞见鬼一样惊得天旋地转……可这样的开放性“荒诞”结尾我却非常喜欢:影片中对每一种虚假社会事件的悖反逼近,都不由得让我对现实生活陷入更深的困惑,以至于最后开始质疑电影里的所有一一人!正如加缪的《局外人》、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旦文学创作质疑到人本身,其

3、所表现出的精神本质,才可谓是真正的人生“荒诞”。我问:“你的电影,处处都挥洒着'荒诞'或说'荒谬'的意味,你自己对此怎么看?”他回答说:“每个人表面都在很认真地做自己,似乎什么都对,其实却大错特错;有时可能人人都感觉一件事好像出了错,可结果它却对了;也许现实中的这种悖反,就是你要问的'荒诞'吧。”而我,更感兴趣的则是,究竟是怎样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才使得黄建新由不自觉到自觉,逐渐走向了不可逆的电影“荒诞”呢?黄建新肯定地回答说:“成长的故事决定了我一生所有的东西。”黄建新出生在西安市里一个叫''五柳巷”的地方。那巷子据说在明朝时,曾是寻花问柳之地。到1949年,经房管局重

4、新分配,巷内的住户渐渐复杂起来,既有民国旧小说中的“陕西军阀”、几位秦腔界的名旦,也有一些市井杂人,既不失儒雅文化又不离普通百姓的居住背景,是黄建新最初对“五柳巷”的零星童年记忆。“文革刚一开始,巷子里立刻就人妖难分了!原来对我们很好的大人,都被批斗;而那些平时对我们凶巴巴的,却都戴上红袖章耀武扬威。咦?我开始觉得有点怪:怎么好人、坏人一夜之间都颠倒了呢?”一说起自己的少年经历,黄建新刚才满脸的倦意顿时全无,眼睛也突然亮了起来一一“我初一当了'红小兵',不上课,天天和同学值班护校,可怎么等,也没见'阶级敌人'来搞破坏。有天晚上大家无事可做喝了点啤酒,迷迷糊糊睡得好香。半夜,

5、身边的同学突然捅醒我,指着一个熟睡的同学说:告诉你一个绝招!拿清凉油抹在他脚心上,再用纸板使劲扇,他的'小弟弟'马上就竖起来!我不信,真找来清凉油,一试,嘿!果然如此!还有,毛主席一发表'最高指示',街上就庆祝游行,我们就油印传单,然后一起冲进西安市中心几栋最高的大楼。先逼着人家伙房开饭。最高指不都下来了,还敢不给红小兵开饭?白吃白喝一通,就冲上楼顶平台,先模仿电影《风暴》中施洋大律师讲演时挥舞胳膊的姿势,把'最高指示'一打一打地撒下楼去。散完传单,大家排成一行向楼下尿尿,街上游行的人还以为是天上下雨了呢!”回忆起当年“灿烂的日子”,黄建新异常兴奋,表情夸张、动作起伏,如演

6、五禽戏般绘声绘色。虽说当时已天下大乱,可11岁的“红小兵”黄建新却活得乐不可支。一件事情的突发,却让少年黄建新在愕然中心生疑虑:他最要好的同学水牛一家人,忽然就被遣送下乡。理由是水牛父母都是国民党军医。黄建新当时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整天都在一起,哪个同学病了,水牛的爸爸从来都是热心地治病救人,怎么可能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呢?!讲完这些,黄建新若有所思地说:“种种困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某件事情会突然刺激你产生怀疑;当这种怀疑渐渐成了思考的动力的时候,我对眼前所有的一切,就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时,黄建新略微愣了愣神,继而正了正身子,忽然一拍大腿,茅塞顿开地说道

7、:“当所有成年人一本正经做的事情,跟孩子最纯真的天性观察发生剧烈冲突时,这就是'荒诞'感的开始。”晃悠着,捕捉着“其实我每次拍片的心理过程特别复杂。为什么实拍的时候,我老在现场晃悠呢?我喜欢用一个词叫'捕捉'0我不是到现场去制作和表现,而是在'捉',捉我空灵中的一种感觉。如果只是让我去按剧本一条一条地拍,那我根本找不到创作的兴奋。我更愿意循着心里的感觉,和剧组所有的人一起去'捉'!有时看似没什么区别的几个镜头,我就能'捉'到很微妙的不同,而且知道哪个是对的。但你要问我为什么'捉'到的那个就对?我就讲不清楚了,完全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