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配人教新课标)

ID:41896625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三年级上-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配人教新课标)_第1页
三年级上-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配人教新课标)_第2页
三年级上-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配人教新课标)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配人教新课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9.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掌握用“韦恩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2、运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吗?聪明鼠主持的数学广角里不但有有趣的题目,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呢,这节课就跟着我们的向导智慧鸟去数学广角看看。1、出示下面统计表语文林明李丹王涛陈八、、黄小丹张红丁

2、虎赵勇数黄孕郑林王陆叶卢曾小小—-学欣明娜伟丽敏11)亮鸣希望小学三(2)班选出8人参加学校的语文课外小组,又选出9人参加数学课外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冇多少人?2、出示图1集合圈。你能把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人的姓名填在下面两个圈里吗?3、灯片出示17个同学的姓名。二、探究新知1、问题的引出。出示下面统计表语杨李刘陈王爱张丁赵文明■芳红东华1伟旭军数杨刘王于周陶卢朱志晓学明芳红明丽晓强东⑴参加语文小组有多少人?参加数学小纽有多少人?参加两个小纽的一共有多少人?⑵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表格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有3个同学重复了,有三个同学既参加参加了语文小组又

3、参加了数学小组。)刚才这位同学说“重复”是什么意思?(重复,就是一个人参加了两项活动。)⑶如果述用两个圈来表示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人数你认为下面那幅图能代表你们的意思?谁来说说重复的部分是什么意思?(重复部分就是两项活动都参加的人。)师:参加语文组的有儿个人?参加数学组的呢?(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根据表屮提供的信息,伤〈觉得用哪幅图来表示参加两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合适?请同学们填一填。2、交流汇报问:怎样计算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第一个表格为什么肓接用8+9二17就算岀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而这一次8+9后还要再减去3呢?(因为如果还是17的话就把杨

4、明、李芳、刘红多算了一次,因此要减去3。第一个表格没有重复参加的,第二个表格有重复参加的。)问:不管用数的方法还是用算式计算都要注意什么?(不能把重复的三个人多算了一次。)3、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感受其的价值。⑴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现在谁来说说这个集合图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三部分,左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语文组的人数,屮间-•部分表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右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数学组的人数。)把例题呈现在统计表中的学生姓名打乱。如果给的是现在这样的信息,你觉得“韦恩图”和文字所提供给的信息,哪一个更能清晰

5、地表示出只参加“语文人的”、“只参加数学的”、“两项都参加的”这三者屮间的关系呢?(用图来表示。)⑵简单介绍“韦恩图”。用“韦恩图”不仅能清晰的表示出各部分Z间的关系,述便于我们计算。⑶你认为在什么样悄况下使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呢?(有重复关系的)揭示课题:数学广角——重叠问题。三、巩固应用,落实“双基”1、第1题⑴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动物会游泳?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会游泳又会飞?⑵学生完成图表。⑶根据图填空。2、第2题先找出重复物品,计算后填空。四、拓展延伸,发展能力1、判断通知学校定于下周三举行“六•一”庆祝活动。请各班级选拔5名同学参加踢毬子比赛,6名同学

6、参加跳绳比赛。希望小学大队部①小明说:“每班参赛的同学最多是9人。()②小军说:“每班参赛的同学最少是6人。()2011年5月26H2、抢答⑴在队伍中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5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4个,这排队伍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⑵两位爸爸和两位儿了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这是为什么?五、读一读大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雁属鸟纲,鸭科,形状略似家鹅,又称野鹅,天鹅类,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从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大雁是候鸟。随气候变化而迁移到适宜的地方居住、繁殖,

7、飞翔时形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排开,春天从南飞向北,秋天从北飞向南。六、全课总结师生交流: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这一策略以前你用过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