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

ID:41926502

大小:3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辕、辙、缠”三个生字,理解“南辕北辙、好把式、盘缠”的意思。2、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大概内容。3、在分角色的朗读中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领悟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季梁劝魏王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的慧宝库中都有哪些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2、板书课题,读准字音。3、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借

2、助插图理解“南辕北辙”意思,指导书写“辕”“辙”。二、初读故事,感知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自由读后接读课文3、出示词语认读。三、学习故事,体会寓意。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能概括乘车人南辕北辙行为的句子,齐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硬要”來体会坐车人的固执己见。2、他硬要往北走的理由是什么,让我们通过他与朋友的3次对话来了解。自读后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好把式”。3、重点抓住对话中3个“没关系“体会硬要往北走的理由。4

3、、在分角色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5、放飞想象,领会寓意。(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人却硬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课件出示句子,齐读: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2)此时,面对如此执迷不悟的坐车人,你想对他说点什么?(3)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1、早在2000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听这个故事?教师讲述:战国后期,称霸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魏王

4、仍想岀兵攻打赵国,许多大臣都极力反对攻赵这件事,只是无法劝醒魏王。当时,魏国的大臣季梁还在路途中,他听到这件事后,日夜兼程向都城赶去面见魏王,给魏王讲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劝魏王不要做这种蠢事。魏王是个聪明人,听了季梁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自己的做法不就像那个坐车人一样背道而驰吗,当即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2、其实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或听过吗?五、总结全文,鼓励同学们课后多读一些寓言故事,让自己多明白一些道理。六、板书设计:南辕北辙马快、车夫本领大、盘缠多方向不对,就达不到目标《南辕北辙》教学反思本

5、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理解寓意是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让他们在读中抓对话、抓主要词语领会人物的特点,从而突破了难点。1、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结合直观的插图大概了解课题的字面意思。2、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尽力做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培养语感”的要求。首先在初读课文吋,让学生读准、读流利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硬要、没关系”等重要词语及人物对话读出说话语气,不仅学懂了故事,寓意的理解也水到渠成,还培养了理解

6、能力、朗读能力。3、通过故事的补充,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见过或听过的《南辕北辙》现象,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也很好地落实了言语的实践能力。综观我的整个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上还需要加以改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