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

ID:41946980

大小:207.0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9-05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_第1页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_第2页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_第3页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_第4页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井巷工程-交岔点与硐室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交岔点与硐室施工主要内容交岔点与硐室的特点交岔点施工硐室施工重点内容施工方法的选择难点内容施工方法的选择2021/7/22交岔点与硐室的特点交岔点是指巷道相交或分岔地点处的那段巷道。硐室是指位于井底车场或采区,为煤矿井下生产或生产服务而开凿的地下空间,如马头门、水泵房、变电所、箕斗装载硐室和翻罐笼硐室、采区煤仓等。2021/7/22交岔点及硐室特点1、硐室规格尺寸大;巷道断面是单个巷道断面的2~3倍。2、工程质量要求高;服务年限长,结构复杂,形态各异,规格不一,有些硐室还要具备防水、防潮、防火及抗渗的能力。3

2、、施工难度大;有些与井筒直接相连,有些在井筒附近,井巷密集,围岩受力状态比较复杂,地压应力集中,施工中多次受爆破震动,围岩易松动。2021/7/22交岔点施工2.1交岔点类型;2.2交岔点支护范围、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2.3交岔点施工;2.4施工实例。2021/7/222.1交岔点类型按轨道数目、车辆运行方向以及道岔类型不同,可分为四类;单轨单侧分岔点双轨单侧分岔点双轨分支点单轨对称分岔点2021/7/22单轨单侧分岔点2021/7/22双轨单侧分岔点2021/7/22双轨分支点2021/7/22单轨对称分岔

3、点2021/7/22按支护方式不同简易交岔点棚式支架或料石墙加钢梁支护围岩好、服务年限短碹岔式交岔点料石、混凝土砌筑,现在多采用锚喷支护服务年限长2021/7/22碹岔式交岔点按其结构分牛鼻子交岔点穿尖(象鼻子)交岔点2021/7/22牛鼻子交岔点2021/7/22穿尖(象鼻子)交岔点2021/7/22穿尖(象鼻子)交岔点特点及应用长度短、高度低、工程量小、施工简单、通风阻力小,但承载能力较低。多用于围岩稳定、巷道宽度不超过5.0m、巷道转角大于45°的交岔点。2021/7/22牛鼻子交岔点特点及应用交岔点长

4、度较长、断面变化大、跨度大、巷道转角小、顶板不易维护。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交岔点对轨道的弯曲和分岔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因此多采用适用于各种围岩条件和不同规格尺寸的牛鼻子交岔点。近年来由于锚喷支护的发展使施工安全简单、快速高效,故广泛采用。2021/7/222.2交岔点支护范围、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1、交岔点支护范围的确定2021/7/222、交岔点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计算范围一般是从基本轨起点至柱墩向支巷各延伸2m。计算两种:1、按不同断面分别计算,求出每段体积,然后相加;2、近似计算。(工程中广泛应用)202

5、1/7/221、掘进体积按下式计算2021/7/222、各种材料消耗量的计算与体积计算法相同,只是将各断面积S换算为相应的该断面每米拱、壁、基础、充填材料消耗量。2021/7/223、柱墩端壁材料消耗量2021/7/22交岔点的施工1、稳定围岩交岔点的施工;2、中等稳定围岩交岔点的施工;3、稳定性较差岩层中的交岔点施工;4、稳定性差的松软岩层中交岔点的施工2021/7/223.1稳定围岩交岔点的施工一次成巷,随掘随支,或掘后一次支护2021/7/223.2中等稳定围岩交岔点的施工交岔点变断面部分起始段仍可采用

6、一次成巷施工,而在断面较大处,为使顶板暴露面积不致过大,可用小断面向两支巷掘进,并将边墙先锚喷,余下巷道周边喷混凝土作临时支护,喷层30~50mm然后回头再分段刷帮、挑顶和支护,2021/7/223.3稳定性较差围岩交岔点的施工先掘砌好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部分的方法,根据施工方向不同有两种施工方法:正向施工法反向施工法2021/7/22正向施工法2021/7/22反向施工法2021/7/223.4稳定性差的松软岩层中交岔点的施工导硐施工法分正向施工和反向施工2021/7/22正向施工2021/7/22反向施工2

7、021/7/22硐室施工硐室的主要特点:断面大、长度相对较短1、巷道连接硐室:变电硐室、水泵硐室、绞车房、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等。2、井筒毗邻硐室:马头门、装载硐室。3、采区煤仓等。2021/7/224.1巷道硐室施工方法全断面施工法;导硐施工法;分层施工法。2021/7/22全断面施工法按硐室的设计掘进断面一次将硐室掘出,与巷道施工方法相同。全断面施工法一般适用于围岩稳定、断面高度不很大的硐室施工。2021/7/22导硐施工法在硐室的某一部位先用小断面的导硐掘进,然后再进行开帮、挑顶或卧底,将导硐逐步扩大至硐

8、室的设计断面。应用于围岩稳定性差、断面又较大的硐室。使围岩暴露面积和时间有效缩小,硐室顶、帮易于维护,施工安全得以保障,但施工步骤多、效率低、速度慢、工期长。随着锚喷支护技术的推广和顶板控制能力的加强,这一方法使用日渐减少。2021/7/22两侧导硐施工法2021/7/22中央下导硐施工法(锚喷支护)2021/7/22中央下导硐施工法(砌碹支护)2021/7/22分层施工法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