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导学案(新)[复习]

“三疑三探”导学案(新)[复习]

ID:41948242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三疑三探”导学案(新)[复习]_第1页
“三疑三探”导学案(新)[复习]_第2页
“三疑三探”导学案(新)[复习]_第3页
“三疑三探”导学案(新)[复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疑三探”导学案(新)[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授课时间课题登鹳雀楼课吋1教学方法读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计人梁国华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学习古诗。2.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3.体会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宽大胸襟。学习重点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古诗。学习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导学过程二度备课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犬我们乂耍学习一首古诗。2.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指名拼读“登”(d@ng),耍求读准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guano3.解题。“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冇一天,王之涣背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

2、河,就写下了这首诗。二、初读课文1・幻灯出示课文内容。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3.范读三、理解诗句1.学习一、二两行。(1)指名读…、二两行。(2)理解意思。①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②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屮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伦傍晚的太阳就耍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小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③指名

3、说说诗句的意思。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二两行。[相机板书:景(看)]2.学习三、四两行。(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2)指名读三、四两行。(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冃:冃,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3.练说全诗的意思。(1)口由练说。(2)指名试说。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牛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ALI/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自由读。3.指名读。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日、上、尽、流)。②诗句中

4、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來。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7.幻灯展示学牛的简笔画,师牛结合诗句共同点评。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住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粘:彩。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

5、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來。3.讨论。诗人登高观景吋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悄,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六、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口,更上一层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