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

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

ID:41992883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5

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_第1页
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_第2页
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_第3页
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_第4页
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部血管脂肪瘤1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摘要:目的:分析胸锁乳突肌肌间血管脂肪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探索本病的典型、特异性影像表现。方法:基于少见病胸锁乳突肌肌间血管脂肪瘤1例报道,仔细观察其影像表现,获取病理证实并回顾、复习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肌间及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超声、CT、MRI表现,鉴别肌间血管瘤及肌间脂肪瘤。结果:木例患者临床表现与木病相符,CT影像学特点与所知血管脂肪瘤有一定差异,其CT检查结果考虑血管源性病变,血管瘤。结论:发生于肌间的血管脂肪瘤少见,目前无典型的影像表现及统一诊断标准,认真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积极与

2、血管瘤、脂肪瘤鉴别,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关键词:血管脂肪瘤肌间CTMRI影像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89【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95-0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发现右颈部肿块一月余,于2012年4月就诊于我院,门诊颈部彩超示:右侧胸锁乳突肌乳突端见椭圆形、不匀质回声区,范围约2.5X1.3cm,边界欠清,未见明显包膜回声,周围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内部见血流穿入。入院查体:右侧胸锁乳突肌上缘近腮腺下极有一大小约2.5X2

3、.5cm包块,质软、活动度可,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皮肤无发红,触之微痛。2012年5月行颈部增强CT检查,使用GELightSpeedVCT64排CT扫描,层厚5mm,距阵512X512,患者取仰卧位,轴位扫描范围从外耳道至甲状腺下缘,平扫确定病灶范围及最大层面,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300mg/ml)60ml,经肘静脉团注,流速4ml/s,检查结果示:右侧胸锁乳突肌乳突端体积大于同层面胸锁乳突肌,未见明显肿块影及囊变坏死区,动脉期见条、片状高密度影,强化程度与同层面颈部动脉相似,部分条状高密度与胸锁乳突肌间隙血管相连,

4、静脉期条、片状高密度强化程度及范围明显减弱,略高于肌肉组织,血管VR见耳后动脉、枕动脉分支粗大,迂曲呈团块状(见图)。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理诊断:胸锁乳突肌肌间血管脂肪瘤。2讨论2.1血管脂肪瘤。血管脂肪瘤(Angiolipma)[1]又称为血管性脂肪瘤、毛细血管扩张性脂肪瘤或血管纤维脂肪瘤,好发于四肢和腰背部皮下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偶发于颅内及椎管内,常见病灶多发,具冇家族遗传性。因其病理改变屮含有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增生的毛细血管,过去往往被误诊为脂肪瘤或毛细血管瘤[2]。有文献报道其是脂肪瘤的一种亚型⑶。血管脂肪瘤好发于四肢及腰背

5、部皮下,也可见于椎管内,但发生在肌间的血管脂肪瘤少见,胸锁乳突肌肌间的更是罕见。本例患者病变发生于右侧胸锁乳突肌肌间,其首诊CT结果考虑血管源性病变,血管瘤,未考虑血管脂肪瘤。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发病部位不典型;②病灶孤立;③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下面借鉴文献复习血管脂肪瘤的相关影像表现。2.2血管脂肪瘤影像学表现。2.2.1超声检查: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及对浅表包块的诊断率、准确率的提高[4],皮下肿物可利用超声检查获得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临床上通过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对照研究,揭示了血管脂肪瘤在超声图像上的一些特点[3

6、],①皮下高回声肿块,体积小,圆形或类圆形,少见分叶;②多数包块无包膜回声或不明显、不完整,少数见包膜;③内部回声均匀、不均匀;④病灶内有较多毛细血管网白色血栓,毛细血管网常见分布在病灶的周边。2.2.2MRI检查:MRI具有软组织显示清晰的特点,对于观察软组织肿瘤的大小形态及性质具有独特的优势[5]。因此,1RI检查对血管脂肪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对多发性血管脂肪瘤的长期观察有重要意义。木病常见MRI表现为:①病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改变;②可见清楚的包膜;③T1WI和T2WI表现为中高信号,可见等信号;④STIR可以抑制脂肪信

7、号,肿块常为低信号,因有血管成分存在,故信号与脂肪瘤稍有不同,但没有普通血管特有的流空效应。近年来,由于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位于硬膜外)报道增多,对其在影像学表现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MRI方曲。表现为:①矢状面上肿瘤呈梭形,两端尖细,呈“钢笔尖”样;②T2WI肿瘤与脊髓之间见裂隙状低信号;③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脊髓受压移位;④肿瘤以脂肪成分为主时,MRI平扫呈短T1WI信号,抑脂序列上低信号;血管成分为主时,见等T1WI信号,内可有斑驳影像或条块状低信号影,抑脂序列高信号。⑤T2WI均为高信号,但较硬膜外脂肪略低。⑥增强扫描病灶

8、有强化,尤其是脂肪抑制增强序列,静脉注射Gd-DTPA后肿瘤强化明显,提示肿瘤内血管成分较多或肿瘤具有浸润性[6]。CT平扫[7]见椎管内与脊髓相比呈稍低或等密度的肿块影,肿瘤内偶尔可见钙化灶。CT可很好显示浸润型血管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