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ID:42012218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第1课时)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天净沙•秋思》,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2•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并在勾连其他诗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揣摩诗中的典型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2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勾连其他诗歌,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三、教学策略木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

2、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对古诗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留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唐诗、宋词和元曲是重要的艺术经典。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这两首诗歌中的意象。

3、【设计意图】明确课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整体感知1•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老师要补充一句:读诗是一种更大的幸福。老师读,同学们认真听,标出易读错的字音,听清节奏。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仿读,读准字咅,重咅、节奏。)3•指名说说读诗的感受,并试着读岀自己的感受,师鼓励肯定。【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三)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解“意象”。1•赏析诗中的意象。(1)介绍"意象”的概念。古诗中的意象,可以这样理解:象:诗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意

4、: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诗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来表达、传递。(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得知好友王昌龄仕途屡遭挫折,被贬龙标,李白深表同情和关切,写诗遥表关怀,希望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李白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杨花、子规、明月等)(3)杨花和了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杨花,柳絮,是漂泊无依的形象。子规即杜鹃,啼声哀切,“杜宇声声不忍闻”。)(4)景物纷繁,作者选取它们是随手拈来还是有意挑选呢?如果你是李口,猜一猜他选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选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

5、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特选杨花和子规,不仅因为它们能点明暮春吋节,还由于它们能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作者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的叹息感伤之情。3•师生共同总结诗歌意象的内涵和它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四)学习《天净沙•秋思》1.学生自读诗歌,找到诗中描绘的意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学习成果)2.本诗一词一景,把多个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这个画面。其他同

6、学随他的描述来体悟诗情(表现了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与惆怅)3•有感情地朗读。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师生共同朗读《天净沙•秋思》。(低缓忧伤)4•当堂背诵积累。古诗不仅要欣赏,更需要积累。请同学们背诵这两首古诗。(当堂练背,试背。没背好的课后背诵并默写)【设计意图】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五)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举出具体的诗

7、句为例,分析这种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举例如明月、蝉、柳、红豆等。【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本后“积累与拓展”第五题中的诗句,课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经历分类(如遭贬流放、战乱流离、在外求学……)o【设计意图】阅读积累更多诗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对古诗中意象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牛•反复诵读《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在情境中读懂诗歌内容,了解“诗言志”,

8、体会诗人情感。2引导学生勾连比读曹操的其他代表性的诗歌,培养学生归纳、积累诗歌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读懂诗歌内容,了解“诗言志”,体会诗人的情感。1.在情境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在勾连曹操的其他诗歌中归纳并初步体会以曹操为代表的汉魏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