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元曲二首(教案)

第一课元曲二首(教案)

ID:42067540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7

第一课元曲二首(教案)_第1页
第一课元曲二首(教案)_第2页
第一课元曲二首(教案)_第3页
第一课元曲二首(教案)_第4页
第一课元曲二首(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课元曲二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曲二首【教学目标】1、通过对元曲的一般常识的介绍,把握小令、套数、朵剧的升同。2、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让学牛通过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甜了解这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牛活。【教学重点】1、了解作品的主旨及艺术手法。2、对元111]一般特征的把握【教学难点】1、体味作品语言,学习各种写作技巧。2、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教学方法】朗诵法、讲解法、讨论法【元曲相关知识】一、导语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Z文学。‘'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二、了解散曲的发展(一)概念散曲是萌芽于宋金Z际,成熟于金末

2、,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散曲又称“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小令和套曲”。(二)元代散曲的特点关于元曲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了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屮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继唐朝诗、宋词Z后蔚为i文学Z盛的元

3、11

4、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另一方面,

5、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冃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嗓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冇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丿刃代诗词來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三)元代散曲的分类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带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小令只含一支曲了。元杂剧是一种

6、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來的一种形式。(四)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跚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帖会和口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木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五)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

7、北曲常用的冇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冇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IW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其335个,每一个曲牌都冇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人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冇

8、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冇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3、曲韵:元]III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火韵。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旬的平仄。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何“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

9、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小白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Z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咅韵、平仄、旬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般用于句首。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Z际,是名

10、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六)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吋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