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苏教版《元曲二首》(教案)

职高苏教版《元曲二首》(教案)

ID:35451574

大小:59.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职高苏教版《元曲二首》(教案)_第1页
职高苏教版《元曲二首》(教案)_第2页
职高苏教版《元曲二首》(教案)_第3页
职高苏教版《元曲二首》(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职高苏教版《元曲二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曲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散Illi的相关知识。2.领略诗人强烈的情感。【教学垂点】了解散Illi小令的相关知识,并初步领略元Illi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在了解散曲小令的基础上,着重领略诗人强烈的情感。【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吋安排】两课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山坡羊,骊山怀古》―、导入新课由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导入元

2、11

3、。二、了解元曲相关知识散1111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早在词十分兴盛的北宋,就产生了与词不同的俚曲,同吋,词调在民间的流传,也会因吋因地而界,

4、发生变化。金代初年,北方涌现了大虽:具有地方色彩的歌调,结合了中原的兄弟民族音乐而具有新的特色,这对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宋、金Z际是散曲的萌芽、发生吋期。金末,散曲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已经成熟,在民间流行的基础上,著名诗人元好问开始创作散Illi,这是散Illi成为当时新兴诗歌形式的重要标志。至元代,散1111就进入了全盛时期。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一般用单支曲子写成,另外还有"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特殊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支1111子联结而成。套数乂称“散套”,是用同宫调的两支以上Illi子写成,和杂剧小的套Illi相似。在格律形式方而,

5、散ilh同词有若干重要的不同。一是韵脚较密,很多

6、11

7、牌是句句押韵,而且不能转韵,显得节奏繁促:二是韵部的区分和诗词不同,它是按当时北方的实际的口语划分的,而诗词的韵部和已发生变化的口语的情况已有所脱离;三是韵脚可以平仄通协;P4是对仗的变化较多,除了最通常的两句相对,还有三句对,以及四句Z间两两相对;五是句式变化较大,比起词更显得参差不齐;笫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添加衬字,字数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如前引关汉卿《南口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屮的一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珞蜡一粒铜豌豆”,只有“我是一粒铜腕豆”七字为Illi谱所规定的,其余都是衬字。总括起來说,散Il

8、li的格律特点是:在规定的格律小,它也比词來得富于变化;在规定的格律之外,它乂允许较大程度的白由发挥。散曲的语言风格,与词更有明显的不同。词也有写得通俗的,但其总体的倾向是精雅;散曲也有写得精雅的,但其总体的倾向是通俗。分析起来,散曲的语言有如卜•几个重耍的特点:一是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包括“哎哟”、“咳呀”Z类的语气词。二是散曲的句法大都比鮫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Z类,句与句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在精练含蒂方而不太讲究。三是散曲(尤其是前期作品)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情节,写出人物正在活动着的情绪。不仅套数,小令也是如此。这种写法带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比诗词更显得生动。三、课文研读1

9、.教师范读《山坡羊•骊山怀古》,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萦:ying缠绕。纤:yu弯

10、]

11、

12、,绕弯。2.背景介绍张养浩(1269-1329)是元代初期的散曲作家。天历二年(1329)他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上任途中经过潼关、骊山等地,悼占伤今,用《山坡羊》曲牌写了一组七题九首小令,“骊山怀古”就是其中的一首。3.思考问题:(1)从“骊山四顾”和“只见……”等句里传递出了什么信息?明确:表明本曲确是作者亲临秦中有感而作,又显示出他的视野从骊山一直扩展到远在咸阳的阿房宫,实际上囊括了整个关中八百里秦川。(2)曲屮为何仅举出作者亲历的骊山和早已化为焦土的阿房宫?明确:

13、一方面是限于小令的篇幅,更重要的是以典型来概括一般,文字简洁而容呆宏人。(3)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什么?明确: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口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纤”O再不见昔FI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疏,水的萦红,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4.找两到三位同学分别朗诵,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并讨论:“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作者感怀、议论的范围仅限于曲中提到的“周齐秦汉楚”吗?明确:如果顺着作者的思路推衍,那么,在这片土地上建都的还有曲屮没有提到的隋、唐两朝。并列五国的做法则暗示依此延推

14、之意。隋唐两代君王为了统治和享乐的需要,都曾糜费人量人力物力来营建都城、修饰富室。隋朝的人兴城何等壮丽,唐代的骊山更是环山遍造宫殿,成为帝王示妃们的避暑胜地。可是,巍峨的大兴城和骊山上万户千门的华清宫,不是早已同始皇陵和阿房宫一样荡然无存了吗?到如今,当张养浩来到这里时,所见的只有弯弯曲曲的河流,萧萧毓疏的野草和笼罩在山岚夕烟中的莽莽树林。而对这片荒凉景彖,回想历朝历代的兴衰隆替,怎么能不令人充满遗恨和悲戚?5.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