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1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1

ID:42096083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8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1_第1页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1_第2页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1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及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能力培养:1、通过对科举制的建立、废除的史实的回顾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比较近现代课程设置,阅读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通过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懂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二、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98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期光绪帝在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大学。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中国新式教育的一个发展过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探究新知1、科举制的废除①请学生回顾科举制建立的时间及其建立时有哪些进步性?然后提问交流。②教师出示科举制发展简表,学生观察:朝代科举制的沿革隋朝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唐朝发展科举制:设制举、常

3、举(秀才、明经、进士等)北宋改革科举制: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太学三舍法,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做官明朝科举制出现痼疾:八股取士清朝进一步改革与废除科举制:戊戌变法废八股,预备立宪废科举思考: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科举制从隋朝创立时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才的积极一面到明清时出现以八股取士的痼疾的发展过程。①学生浏览教材内容,思考:清末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度?它的废除有何意义?然后讨论交流。②激发思考: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这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科举制的建

4、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1、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①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哪些原因?学生讨论,指名交流,教师点拨:形成的前提:科举的废除形成的标志:第一个近代学制的颁布促进作用:留学生回国从教②对照书中副文内容,简要介绍新式教育体系的内容和特点。2、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①出示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的发展历史简表,指名学生上台介绍。过程时期创立戊戌变法期间停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改名民国初年(改为北京大学)发展五四运动期间搬迁抗日战争期间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灾难“文革”期间再次新发展改革开放后②教师补

5、充说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③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蔡元培的办学特色,并交流:如何理解其“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④阅读蔡元培的一些教育言论,体会其素质教育的思想,并思考对今天的教育有何启示?①提问:从科举制的废除到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过程,你有何感想?学生谈论,教师提示: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本课小结让学生比较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与清末新学堂的区别,说说对新式学堂的看法。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科举制度的废除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始,从京师大学堂到

6、北京大学的发展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标志着我国社会的的进步和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