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

ID:4211101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8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_第1页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_第2页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_第3页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_第4页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从中医角度探讨急性脑梗死的病因病机1.1病名沿革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内经》中虽无“中风”的病名,但类似屮风病的记载较多,如“仆击”、“大厥”、“薄厥”、“偏风”、“偏枯”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首创“中风”病名,明确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明代•楼英《庾学纲目》则首用“卒中”之名,清•张锡纯将中风病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但对于中风病名的规范化认识,则源于近年,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学组统一本病的名称为“

2、屮风病”,又名“卒屮”,1992年全国脑病急症会议上又统一以“中风病”作为病证名,CCD编码中西医名称一致。通常按其有无出血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1.2关于“气虚血瘀”是脑梗死主要病机之一的理论探讨1.2.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机的理论依据(1)屮风病病位在脑《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言“血之与气,并而走上,则为大厥”。王冰注云:“厥为气逆也,气逆上而不己,则变为上巅之疾也”,明确指出中风部位在脑。张山雷指出:“凡猝倒昏督,痰气上壅之中风,皆有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气血,并走于上,直冲犯脑

3、,震扰神经”。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证明屮风病的部位在脑[⑶O(2)脑与气血关系密切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牛命活动的最基木物质,气血之间相互对立与统一,气属阳,血属阴,两者之间相互对立,但又互根互用。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指人体脏腑、经络、五官九窍的生理功能,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屮风病位在脑,脑为元神Z府、诸阳Z会,脑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气血津液的充养,《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FI:“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通达经络朝会于此。如《灵枢呀

4、K气脏腑病形第四》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走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于舌而为味。”这些都说明气血是脑神功能的物质基础,脑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若气血失其偏颇,则脑病生焉,正如《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灵枢•口问第二十八》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清•王清任I⑷云“脑髓中一时无气,不但无灵机,必死一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1)中风病“气

5、虚血瘀”病机理论的形成屮风病“内虚邪屮”说始于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谓:“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提示气虚是发生中风的重要原因之一。汉代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思想,并强调止虚邪盛是中风病的发病机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半身不遂候》说:“中风半身不遂者,脾胃气弱,血气偏虚,为风邪所乘故也。”指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是屮风病发病的根本。上述文献虽没明确提出“气虚血瘀”的中风病机,但均认为机体本身的功能低下是中

6、风病发牛的前提,为“气虚血瘀”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刘完素虽认为“心火暴甚”是中风的根本原因,但究其因是由于将息失宜,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引起,同时也认为“人卒中,则气血不通而偏枯也”。元•朱丹溪创屮风“痰湿生热”说,仍强调气血在发病屮的作用,“屮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或属虚,挟痰与湿,又须分气虚血虚。”又云:“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至理”。此期间对于中风病机多以“内风”立论,虽然各有所重,但都不离气血,并提出气虚、脉道不通病机及顺气、活血治法。明•王伦《明医杂著》屮提出:“古人论

7、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症,以血虚、死血、痰饮为源,是论其致病之根源。”张景岳创“非风”说,提岀内伤积损是中风的病因,《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指出“非风一证,……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王清任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明确提岀:“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清末张锡纯认为《内经》所载“上气不足”的屮风与西医“脑贫血”相似,把“胸中大气虚损,不能助血上升”归为中风病病机。至此,中风发病的气虚血瘀学说基本形成。1.2.2中风病“气虚血瘀”病机内涵气虚不能推动血行

8、,因虚致瘀,痹塞脑络,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形成神昏、半身不遂的病理状态。(1)气虚为中风病发病之本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均依赖于气的滋养和激发功能。正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阴平阳秘,在表可抵御六淫外邪侵袭,在内则无内生五邪之忧,疾病无以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若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则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外易感受六淫之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