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

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

ID:4219548

大小:620.51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7-11-29

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_第1页
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_第2页
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_第3页
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_第4页
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网络舆情的评估与引导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彭祝斌目录一、网络舆情的形成二、网络舆情的评估三、网络舆情的引导舆情:就是舆论的实际情况,又称为社情民意,是公众的意愿和态度,包括公众对各种政治和社会现象及问题的认识或看法,是群众心理、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的综合表现。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简言之,即网络上的社情民意。一、网络舆情的形成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媒介传播的方式和格局。随着全球卫星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传输速度的迅速提高,一个以网络媒体

2、为主、其他媒体为辅的全球大众传播格局正在形成。(一)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1.传播的爆炸性2.主体的隐蔽性3.信源的模糊性4.网民的互动性5.意见的指向性6.影响的显著性(二)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从网络舆情形成的结构特征来看,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线性过程”,网络舆情形成的每个阶段环环相扣。公共事务发生刺激性信息传播个人情绪态度和意见的形成网络互动网络舆情的形成与表达图1.1网络舆情形成的线性过程(三)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1.渐进模式一般情况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会呈现出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矛盾的形成和积累之下,指向某种矛盾的舆情在暗暗地滋生和积累,经历有无到有、由弱到强、由隐匿到公开

3、的过程,最终可能会以某一公共事务为导火索而在网络上爆发出来。(三)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2.突发模式网络舆情形成的突发模式在体现“刺激——反应”机制时更为明显,其刺激物就是突发事件,网路上民众的舆情就是反应物。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激起公众的强烈反应,舆情表达集中且剧烈。(四)网络舆情的形成动因外部动因:外部动因包括社会环境作用力合网络空间的舆情空间作用力。内部动因:内部动因则包括利益需求和心理作用力,其中,公众自身的利益需求是舆情形成的动力源头。二、网络舆情的评估舆情评估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变量的系统工程。网络舆情评估四个一级指标:传播扩散、民众关注、

4、内容敏感、态度倾向(一)网络舆情的评估指标1.传播扩散指标(一级指标)传播扩散指标是影响网络舆情信息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用来刻画某一具体的舆情事件或细化主题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统计时期内通过互联网呈现的传播扩散状况。(1)网络舆情信息流量变化(二级指标)网络舆情信息流量变化是指在一定的统计时期内某一舆情信息通过互联网不同的数据源通道形成的报道数、帖子数、博文数等相关信息总量的变化值,它总是通过WEB页面数的变化来呈现的。通过WEB页面在不同的统计期内的数值从而形成的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连续的WEB页面变化走势,能帮助评估者挖掘出舆情波动点所在的时间等重要时期,便于发现舆情信息态势的

5、变化规律。(2)网络舆情信息网络地理区域分布(二级指标)这是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用以体现在一段统计时间内某一舆情信息的流通量在各地理区域上的分布,以此判定信息流通量最大区域及在该时间段内的扩散趋势及分布范围。它往往通过IP地址、ID等因素来获取、查询和定位的。2.民众关注指标(一级指标)民众关注指标用来刻画在一段统计时期内民众对国家各方面舆情信息的关注情况,有助于从海量的舆情信息中捕捉和发现民众关注的热点所在,通过密切关注该舆情信息的爆发和演化规律,以确保舆论安全。(1)论坛通道舆情信息活性(二级指标)累计发布帖子数量(三级指标)发帖量变化率累计点击数量点击

6、量变化率累计跟帖数量跟帖量变化率累计转载数量和转载量变化率(2)新闻通道舆情信息活性(二级指标)累计发布新闻数量(三级指标)发布新闻数量变化率累计浏览数量浏览量变化率累计评论数量评论量变化率累计转载数量转载量变化率(3)博客通道舆情信息活性(二级指标)累计发布博文数量(三级指标)发布博文数量变化率累计阅读数量阅读量变化率累计评论数量评论量变化率累计转载数量转载量变化率(4)其它通道舆情信息活性(二级指标)其他通道:主要包括即时通信软件(QQ、MSN)、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平台等。其它通道舆情信息活性值(三级指标)3.内容敏感指标(一级指标)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敏感是指某一特定的网络

7、舆情信息内容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敏感性(二级指标)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敏感程度(三级指标)4.态度倾向指标(一级指标)态度倾向指标用以刻画针对某一特定的网络舆情信息,民众所持有的观点态度(即民意)倾向。网络舆情信息态度倾向性(二级指标)网络舆情信息态度倾向程度(三级指标)第一级指标第二级指标第三级指标传播扩散流量变化流通量变化值网络地理区域分布网络地理区域分布扩散程度民众关注论坛通道舆情信息活性累计发布帖子数量发帖量变化率累计点击数量点击量变化率累计跟帖数量跟帖量变化率累计转载数量转载量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