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后反思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后反思

ID:42213802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0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后反思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后反思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后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很简单,简单到只有55个字;情节更简单,简单到只三两句话就能把“故事”讲完。 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比较难教。首先,我认为应当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所以在正式教学前,我先回忆所学的古诗、古文名言,知道“您吃饭了吗”可以用“饭否”表达,知道“吾、汝、尔”等的表达。更学会了用文言文介绍自己:“吾乃之子”。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其次,我认为应当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把古文读通、读顺,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因此,我安排了多种形式

2、的朗读:自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回读等。还要学生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不像现代文的有感情朗读。于是在两名学生读了之后,我进行范读,让他们仔细听,老师读的和同学读的有哪些不一样,引出古文朗读应注意停顿,这样节奏感才好。古文要读好,当然还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这可以放手让孩子操作。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甚聪惠”中的“甚”可以通过看注释的方法去理解。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

3、等,这些都要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文章。如“为设果,果有杨梅。”中的谁为谁设果,需要孩子通过联系上面一句话来理解。紧接着我抓住“聪惠”一词进行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先问学生读了课文之后,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对话联系,学生回答了“聪明,随机应变,能言善辩”等,学生找到了课文中直接告诉我们杨氏子聪惠的句子后,我就问“聪惠”的意思,学生回答聪明。紧接着,我就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找能体现杨氏子聪明的关键语句。引出这篇古文最精彩、最

4、吸引人的就是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杨氏子聪惠在:一、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孔是拿他的姓开玩笑的。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杨,“杨梅”也“姓”杨,看来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喽!二、反应快——对方话音未落,他就反应过来,“应声答曰”,予以“回敬”。三、“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惠”是个通假字,作“慧”讲。但当我们的目光盯住“聪惠”的时候,“惠”是否还有点另外的意思?比如仁爱,柔顺,温和,有礼……?不管怎么说,这个小男孩很有教养。  

5、  何以见得?    “为设果,果有杨梅。”是一种水果吗?不是,至少两种。于是我从中读出了热情、大方。这个小孩懂得待客之道。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从一个“未闻”中,我读出了小孩的说话得体、懂礼貌。这样回答,既“回敬”了孔君平,又不失礼节!多么有教养的孩子呀!然而“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我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学生方才恍然大悟。这样聪惠的杨氏之子不得不让孔君平佩服,于是,我稍微介绍孔君

6、平的资料。他知道自己低估了杨氏子,会怎么夸杨氏子呢?而聪慧的杨氏子又会如何拱手谦虚地应答呢?通过简短的小练笔对本篇课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提升。全文只有55个字,却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它背下来。      最后,在学生兴趣黯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两个聪慧之语《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鼓励感兴趣的孩子去阅读《世说新语》并且搜集一些精妙的语言,如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广告词、对联、歇后语等,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可以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7、活动。     教完此文,我发现原来教古文也可以这么有意思,自己更喜欢读古文了。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有些细节的教学没有到位。比如: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停顿错误,尤其是“孔指以示儿曰”这句,“为”的读音没有进一步强调。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该用什么行之有效的语言激发学生进行更好的思考,踊跃发言,如何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如何进行合适的评价这一系列的教学机智,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多揣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