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故事二桃杀三士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故事二桃杀三士

ID:42252704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0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故事二桃杀三士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故事二桃杀三士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故事二桃杀三士_第3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故事二桃杀三士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故事二桃杀三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景公蓄养着三名勇士,他们名叫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  这三名勇士都力大无比,武功超群,为齐景公立下过不少功劳。但他们也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连齐国的宰相晏婴都不放在眼里,终于得罪了晏婴。晏子便劝齐景公杀掉他们。齐景公对晏子言听计从,但却心存疑虑,恐怕用武力制服不了三人,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反抗,问题就麻烦了。晏子便献上一计:以齐景公的名义赏赐三名勇士两个桃子,让他们自己评功,按功劳的大小吃桃。  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应该单独吃一个桃子。于是

2、,公孙接讲了自己的打虎功,拿了一只桃;田开疆讲了自己的杀敌功,拿起了另一只桃。两人正准备要吃桃子,古冶子说出了自己更大的功劳。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大,感到羞愧难当,赶忙让出桃子,说:“咱本领不如人家,却抢着要吃桃子,实在丢人,是好汉就没有脸再活下去!”说罢都拔剑自刎了。古冶子见了,后悔不迭。心想:“如果放弃桃子而隐瞒功劳,则有失勇士的威严;为了满足自己而羞辱同伴,又有损哥们的义气。如今两个伙伴都为此而死了,我独自活着,算什么勇士?”便仰天长叹一声,也拔剑自杀了。  这就是“二

3、桃杀三士”的故事。  晏子采用借“桃”杀人的办法,不费吹灰之力,便达到了他预定的目的,可说是善于运用权谋。汉朝无名氏在一首乐府诗中,曾不无讽刺地写道:“……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有趣的是,在这个故事中,晏子除了运用权谋之外,还运用了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名鸽笼原理或狄里克雷原理。这个原理形象的说法就是:  把3件物品放到2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件物品;  把7件物品放到3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件物品,等等。  一般地说

4、,把m×n+1件物品放到m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n+1件物品。  这个原理虽然简单,但在数学中却有广泛而深刻的运用。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Dirichlet,1805~1859)首先利用它来建立有理数的理论(所以现在抽屉原理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以后被逐渐地应用到许多不同的数学分支中,如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等学科中都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1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全匈数学竞赛有一道试题是:  “证明:在任何6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3个互相认识的人,或

5、者3个互不认识的人。”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难以想象,感到十分玄妙而无从下手。其实,只要你懂得抽屉原理,这道题的证明是十分简单的。  为方便计,我们用A、B、C、D、E、F来代表6个人。从中随便找一个,例如A吧,其余的5个人,或者与A认识,或者与A不认识。现在把“与A认识”和“与A不认识”当作两个“抽屉”,把5个人放到这两个抽屉里,根据抽屉原理,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个人。不妨假定在“与A认识”这个抽屉里有3个人,例如B、C、D在这一抽屉里。用平面上的4个点来代表A、B、C、D4人,如果两人互

6、相认识,就在代表它们的两点之间联一条线,于是,便得到图1:  再看B、C、D3人,如果他们3个人两两互不认识,我们就在这6个人中找到了3个互不认识的人,本题的结论已经获证。如果B、C、D3个人中,至少有两人互相认识,例如B与C互相认识,在B、C之间就要连一条线,如图2。这时,在6个人中就有A、B、C3人互相认识,同样证明了问题的结论。按照一样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假定在“与A不认识”这个抽屉里有3个人,同样可证明问题的结论成立。  这道试题由于它的形式优美,解法巧妙,很快引起数学界的兴趣,被许多国家的数

7、学杂志转载,它的一些变形或推广题,不断地被用作新的数学竞赛试题。几十年如一日,半个世纪以来长盛不衰。  例如,1964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有一道试题是:  “17个学者中每个学者都与其余学者通信,他们在通信中一共讨论了3个不同的问题,但每两个学者在通信中只讨论同一个问题。证明:至少有3个学者在彼此通信中都讨论同一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上述问题的直接推广。  在17名学者中任取一名,例如A,其余16名学者与他通信分别讨论3个问题中的某一个。根据抽屉原理,对于3个问题x、y、z,在16

8、人中必有6个人与A讨论某一个,例如x。如果这6个人中还有B与C两人也通信讨论x,则A、B、C三人都彼此讨论同一问题x,命题的结论获证。如果这6个人中没有任何两个人是互相讨论x的,则他们只讨论y与z两个问题。把两个讨论问题y的人看作互相认识,讨论问题z的人看作互不认识,就变成了匈牙利的那道试题。也就证明了命题的结论。  又例如,1963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有一道试题是:  “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任意放入9个点,证明:在以这些点为顶点的各个三角形中,必有一个三角形,它的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