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4背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4背影

ID:42310723

大小:32.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4背影 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4背影 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4背影 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4背影 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4背影 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4背影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单元教学大纲【主题分析】这个单元学习多种类型的散文,它们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题。2.反复朗读,认真品味散文的情思和意蕴;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和思考,能提炼出自己对人生或对生命的独特体会。3.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在阅读中丰富人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优美和蕴涵深刻哲理的句

2、子,并引导学生了解和初步学会运用象征、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等常见的散文表现手法。【重点难点】1.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品味语言特点,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感。3.感受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写作方法。4.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2.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散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时安排】《背影》2课时《白杨礼赞》2课时《散文二篇》2课时《昆明的雨》1课时14背影【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2.学习本文

3、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4.引导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题的美学意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中时时有感动,处处有感动。它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如果你有一颗善感的心,同学的批评可以给你感动,妈妈的唠叨可以给你感动,甚至于爸爸的背影也可以给你持久的感动。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

4、《背影》,看他是怎样被父亲的背影感动的。(板书课题)【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祸

5、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新课讲授】(一)字词积累迂褂搀交卸狼藉簌簌赋闲游逛踌躇蹒跚颓唐琐屑晶莹触目伤怀(二)整体感知老师范读课文(或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明确:父子车站送别。2.表达了什么中心?明确: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3.全文共写到父亲的哪几次背影?明确: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

6、脉相承的。分别为:①怀念父亲,难忘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②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③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④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4.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明确: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

7、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课后作业】认真、反复阅读第6段,找出对背影的描写的句子,以及父亲买橘子时的动词。第二课时【复习回顾】1.检查作业。2.听写字词。【新课讲授】问题探究1.(朗读第6段)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明确:①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②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③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

8、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④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2.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了这种关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