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ID:42366062

大小: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3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_第1页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_第2页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_第3页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并联和串联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l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l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l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过程和方法l在实验探究中分析归纳出串、并联电路再连接、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l能说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l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2、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及连实物图。3、会识别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教学器材:小灯

2、泡(2个)、开关(3个)、电源(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导线若干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电路,请问最简单的电路是有哪些学生活动元件组成的?请画出它的电路图。学生回答,并画出在这个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可是在实际的电路中用相应的电路图电器往往不止一个,有两个,甚至更多,那这么多用电器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呢?现有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要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学生交流、讨论几种接发?教师提示:讨论意见成熟后可先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然后试着连接实物。在连接实物时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学生画电路图并端直接连在一起!(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所连的电路)

3、连接实物讲授新课:一、串联电路:教师出示某组学生连接的电路,(多媒体展示)请观察学生观察其连接特点。学生观察、画出电路图并总结1、串联电路:像上图那样,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学生认识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2、连接特点:首尾相连(判断1)学生总结请在所画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流方向,并观察串联电路中学生观察电流的路径有几条?3、电流路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只有一条路径流回学生总结电源的负极。(判断2)教师:仿照上图,将每组的电路连成一个串联电路。学生动手操作4.实验探究:探究一:闭合,断开开关,观察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探究二:断

4、开开关,拧去一个小灯泡,再闭合开关,观察另学生分组探究一个小灯泡能否发光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干扰,任意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学生总结他用电器均停止工作。(判断3)5、猜想: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发生改变,开关的控学生合理的猜想制作用是否改变?请按下图的电路连接实物,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连接并观察结论:开关作用: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对其控制作用没有学生总结影响。二、并联电路:教师出示某组学生连接的另一电路,(多媒体展示)请观察其连接特点。学生观察画出电路图1、并联电路:像上图那样,两个灯泡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学生认识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

5、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2、连接特点:首首相连,尾尾相接(判断1)学生总结请在所画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流方向,并观察并联电路中学生观察电流的路径有几条?教师结合电路图引导学生认识:干路和支路(多媒体展示)学生认识3、电流路径:电流出现了分支,在分支点分别流经各支路,学生总结到汇合点后流回电源负极。(判断2)教师:仿照上图,将每组的电路连成一个并联电路。学生动手操作4.实验探究:探究一:闭合,断开开关,观察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探究二:断开开关,拧去一个小灯泡,再闭合开关,观察另学生分组探究一个小灯泡能否发光工作特点:各用电器互不干扰,若其中一个用电器断

6、开,其学生总结他用电器还课照常工作。(判断3)5、在这个电路中若增加两个开关,能不能使一盏灯熄灭时,另一盏灯还亮着,试试看.学生交流、讨论S1S学生连接电路S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闭合S1、S2,分别断开、闭合S,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2)闭合S、S2,分别断开、闭合S1,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3)闭合S、S1,分别断开、闭合S2,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学生探究并观(4)闭合S1、S2,断开S,拧去其中一个小灯泡,再闭合开察实验现象关S,观察另一个小灯泡能否发光;再将拧下的灯泡安上,观察这个灯泡能否发光。开关作用: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

7、关只控制它所在学生总结归纳的那条支路。三、生活中的电路教师:串、并联电路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生活中的电路哪些是学生交流串联或并联电路,并说明理由。1、生活中的串联电路:节日小彩灯学生小结2、生活中的并联电路:家庭电路;街道路灯等。说明理由四、反馈练习(多媒体展示)学生快速抢答五、课后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