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ID:42374181

大小:1.27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9-14

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_第1页
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_第2页
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_第3页
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_第4页
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经济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杜振华北京邮电大学第8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8.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涵义8.2税负转嫁与归宿分析的凯恩斯短期模型8.3动态税负转嫁与归宿8.4税收超额负担的测量8.5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8.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涵义税收负担是纳税人或负税人因政府征税而承担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牺牲。1.税负转嫁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依据转嫁的程度,税负转嫁可以分为全部转嫁和部分转嫁。全部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一定方式将税收负担全部转嫁给税收负担者。而部分转嫁则是指纳税人通过一定方式只

2、把部分税收负担转嫁给税收负担者。2.税收归宿所谓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根据税收的实际负担情况,税负归宿可以分为经济归宿和法律归宿。(1)法定归宿。税收立法机构在税收法律规范中规定了税负归着点。一般把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视为税负法定归宿。(2)经济归宿。税收负担随着经济运动而不断转嫁以后的税负归着点。一般把负税人承担的税负视为税负经济归宿。8.1.1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宿的概念8.1.2税负转嫁的方式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等。1.前转税负前转,又称为顺转,是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前

3、转嫁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典型和最普遍的转嫁形式。这种转嫁可能一次完成,也可能多次方能完成。2.后转税负后转,又称为逆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后转嫁可能一次完成,也可能多次才会完成。8.1.2税负转嫁的方式3.混转混转,又称为散转,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分前转嫁,一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一人,而是分散给多人负担。4.消转消转,又称为税收转化,是指纳税人缴纳税款之后,税负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在国民收入的增量中自行消化,因而没有特定的负税人。5

4、.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又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主要指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的购买价格)的方式,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出售者的一种形式。8.1.3税负转嫁的条件制约税收负担能否转嫁、转嫁方向和转嫁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1.商品流通的存在税负转嫁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实现的。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是税负转嫁的前提。没有商品交换的存在,就不会有税负的转嫁。因此,商品流通是税负转嫁的经济前提。2.税种一般认为,直接课自商品和劳务的税,即流转税或间接税,容易转嫁;直接课自企业利润和个人

5、收入的税,即所得税或直接税,难以转嫁。严格地说,不同税种转嫁的可能性只有难易之分,不存在绝对不能转嫁的问题。理论和现实已经证实,即使是直接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实现一部分转嫁,如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在可能降低工资、延长工时、提高劳动强度的条件下,就有转嫁的可能。8.1.3税负转嫁的条件3.课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纳税人自己负担部分和转嫁出去部分的比例主要受制于课税商品的相对弹性。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转嫁出去的份额较小,税收将主要有纳税人自己承担;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则税负转嫁出去的份额较大,税收将主要有其他人负担。4.课税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竞争程度一般认为,垄断性

6、商品比竞争性商品的税负转嫁容易一些,竞争激烈的商品比缺乏竞争或竞争压力不大的商品税负转嫁困难得多。除了上述四点之外,还有纳税企业对某种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垄断程度,这决定着税负向后转嫁的可能性和转嫁程度;劳动者是否团结及其供需状况,决定着纳税企业利用降低工资转嫁税款的可能性及程度。此外,还有课税范围、课税方法、生产周期、成本变动趋势等,也会影响税负转嫁。8.2税负转嫁与归宿分析的凯恩斯短期模型假定所有的设备和劳动力都是充分就业的。此外,技术与具有倒L型供给曲线的每类设备成固定比例。这两个假定保证每一设备在其供给曲线的纵向部分上运行,并且当经济变化时,劳动力和设备不会改变。在L型供给曲线

7、和劳动力在企业间的分配是既定的情况下,整个经济的产出由下列方程式给定:式中,O是总产出,L是劳动供给,a是整个经济的产出—劳动比率。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是一定的。产出既可能用于消费(C),总投资(I),也可能用于政府支出(G),所以,O=aLO=C+I+G凯恩斯学派的短期分析的关键假设是:投资是固定的。根据上式,O和G是固定的,意味着总消费也是固定的。于是,分析变成总消费如何在社会各阶层间分配。这里,把社会化分为两个阶层:食利阶层和工人阶层。工人阶层的货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