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 第4章 燃烧 燃料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 第4章 燃烧 燃料

ID:42400602

大小:14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4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  第4章  燃烧  燃料 _第1页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  第4章  燃烧  燃料 _第2页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  第4章  燃烧  燃料 _第3页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  第4章  燃烧  燃料 _第4页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  第4章  燃烧  燃料 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 第4章 燃烧 燃料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知识归纳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

2、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方法研习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A.铁丝不易燃烧B.散热快C.温度达

3、到着火点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蒸汽锅炉爆炸C.气球爆炸D.车胎爆炸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舱

4、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甲丙乙10.白磷应保存在里,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会因而引起,此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1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

5、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与水蒸气在较高温度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12.图4–1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1实验2实验3(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

6、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拓展研究1.图4–2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人空气的作用是。(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面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写出一种即可)。2.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

7、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知识归纳1.无数实验证明,的质量总和等

8、于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镁条燃烧时,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故生成的固体质量燃烧的镁条质量。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