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ID:42406536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4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保健蔬菜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黄秋葵别名秋葵、黄蜀葵、咖啡黄葵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我国也有野生种。目前在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黄秋葵素有蔬菜王之称,主食肉质柔嫩、润滑的嫩荚,可炒食、煮食、凉拌、作汤,也可加工泡菜、罐头。其营养十分丰富,嫩荚中含有由果胶、丰乳聚糖和阿拉伯树胶等组成的粘滑汁液,常食有健胃、润肠、保肝、强肾等功效。黄秋葵的叶、芽、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盐,种子具有特殊的香味,可榨油,又可作为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其植株和花朵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美化环境。近年来为日本、台湾、香港、上海等地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蔬菜,

2、具有广阔的开发市场。我县属亚热带暖湿季气候区,气候温和,年无霜期平均约265天,光、热、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合黄秋葵的种植。自xx年试种成功后,经农业科技人员几年的摸索,现推广种植面积达150公顷,单产达到1200〜2000kg/667平方米。以每公斤3元计算,每667平方米效益可达3600〜6000元,为水稻的4〜5倍,经济效益显著。现将黄秋葵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茎赤绿色,圆柱形,直立,茎秆较粗。株高可达〜,叶呈掌状3〜5裂,互生,有硬毛,叶缘有锯齿,叶柄细长,中空有刚毛;花黄色,瓣基褐红色,直径7〜10cm,色艳丽,具观赏价值,花由下

3、部逐渐向上开放;果实为踴果,似羊角而较直,踴果着生于叶腋中,由下而上陆续开花结果,果面有棱5〜9道,长8~20cm,横径子房10或12室,每室有种子7~8粒;种子为球形,大小似绿豆,灰黑色至褐色,表面被细毛,千粒重约为55〜75g。生长习性黄秋葵属短日照蔬菜,性喜温暖,耐热怕寒,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生长发育适温25〜30°C,12°C以下发芽缓慢,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26〜28°C,月均温度低于17°C影响开花结果,气温低于14°C生长不良。黄秋葵喜光,不仅要求光照时间长,而且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光照充足,有利于生长发育,座果率高,果实发育快,产量高,品质好。黄秋葵耐旱、耐湿、不耐涝,结

4、果期要求水分充足,利于果实发育,反之植株长势差,果实品质劣。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忌连作,也不宜选果菜类作物为前茬。对肥料要求氮磷钾齐全,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延迟开花结果,氮肥不足植株因生长不良而减产。2、品种选择黄秋葵按果实外形可分为园果种和棱果种;按果实长度可分为长果种和短果种;按果实颜色可分为绿果种和红果种;按植株大小可分为矮生种和高生种。生产上常采用5角种,因角数越多,子室数、种子数相应也多,品质低劣,目前生产上多选用日本或台湾的五角种。如台湾的南洋、五福、永福、翠娇、清福及日本黄秋

5、葵。在我县宜选用“台湾五福”、“东京五角”、“美丽五角”等品种。3、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季节长江以南春、夏季均可栽培,但以春播为主。春播是:3〜4月播种,5〜9月收获;夏播是:5〜6月播种,7〜10月收获。早播应采用大棚、小拱棚或地膜覆盖栽培,但以露地栽培为主,也可在保护地栽培。整地作畦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土10〜15天,耙平作深沟高畦,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双行种植,畦宽〜,畦高25〜30cm,沟宽30cm,行株距70x45cm。整地时备足基肥,每667平方米用农家肥1500〜2000kg、复合肥30〜40kg,肥料与土壤应充分混合。播种育苗黄秋葵多采用种子直播,亩用种量约200g,以

6、3月至4月中旬为最佳。黄秋葵种皮较硬,播前须浸种24小时,每隔5〜6小时清洗换水1次,如放在25〜30°C的环境条件下催芽,约3〜4天出芽后即可播种,约10天可以出苗。定植幼苗岀土后应及时间去弱苗、病苗,当幼苗具有2〜3片真叶、苗高10〜12cm即可带土移植到大田。每667平方米栽1200〜2000株左右,定苗后应培土1次,并施足.定根清粪水,以利成活。田间管理①间苗:直播田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掌握:“早间苗,迟定苗”的原则。破心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间去病、弱、小苗;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苗2〜3株。②施肥:黄秋葵植株高大,结果多,肥水充足是获得

7、高产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还应进行多次追肥。出苗后及时追施齐苗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6〜8kg;第二次施提苗肥,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撒施,每亩施复合肥15〜20kg;苗高30cm,进入结果期时,重施追肥,每亩施复合肥25〜30kg;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施追肥,防止植株早衰。③浇水:移栽后一般是7〜10天浇一次水。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④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