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

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

ID:42449766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5

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_第1页
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_第2页
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_第3页
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_第4页
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官僚体制——以行政领导如何评职称的个案说起作者:原潮摘要:在行政权力对学术界的侵蚀和绑架的过程中,权力腐败的普遍性直接促成了学术腐败的普遍性,以党校系统的行政领导如何评为教授的个案为例,整个事件从发起到终结的过程中各种行•政权力的相互勾结,清晰地呈现了学术腐败的根木症结的所在,也为解决学术腐败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思路。关键词:学术;腐败;权力;党校学术圈本身和一•切需要利益驱动的社会体系-•样都有自身的利益,如果以学术水平的优胜劣汰的方式来得到这些利益,那么这种利益的获取方式就是促进学术健康发展的正

2、当手段,如果是以非学术或伪学术的方式获得利益,就是学术上的不当得利,国际上通常以学术不端(AcademicMisconduct)或了术不诚实(AcademicDishonesty)來指代这种不良现象,而在中国却使用了“学术腐败”这个极具特色的词,因为“腐败”通常是指掌握权力的政府官员而不是学者的不良行为,但这个词用的非常好,学术界腐败的根本症结恰恰就在这个“权力”上。中国的学术圈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学术界是由一套官僚行政体系的架构来组织运营的社会体系。建国初期中国的学术腐败行为还不普遍,原因是科研与个人

3、利益没有特别直接的联系,但自从科研逐渐成为待遇提高和官位晋升的祛码后,学术的不正当行为也就开始增加。目前屮国的主要学术单位有高校、科研院所、社科院,以及官僚色彩比较浓厚的党校等,这些学术单位都不同程度上实行了对教职划分等级的办法,学术成果与学术岗位责任制的认定都是英中重要的指标,而划分的教职等级在很人程度上标示出每人在学校在职人员屮的地位,并且又与每人的收入挂钩。这木是一套良性的制度安排,但由于官僚体制木身容易带來的腐败习性,官员的腐败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学术界,并掘収和应的学术利益,具体地体现为官气越重的学术单位

4、,腐败越严重。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中来透视官僚的行政权力如何以不当的方式获取学术利益的过程:2008年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校长助理吴抒被评为教授,但很快幕后的交易被人揭穿。原因在于这个人在此前的五年(规定的评审年限)中,仅在自己的单位的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而这个市级单位的学报按照《江苏省党校系统副教、教授授资格条件(试行)》的要求连评副教授的资格都不够,此外就是不能列入评审范围的增刊的文章或非第一作者的文章,符合耍求的省级以上的论文仅一篇。[①]且不说这篇论文中的抄袭的痕迹和令人作呕的口号式的行文,单就数量而言,就

5、远远达不到“资格条件”的授起码的要求。如果说这是党校教师的学术水平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比,而被迫做出的选择,那么作为就有必要迫问一句,这样的学校存必要评教授吗,这种单位存在的本身难道不就是官僚腐败导致的-•种学术腐败的形式吗?然而问题并不仅止于此,跟下来的行为就更明显的体现学术腐败的形成过程。矛盾的揭开在于与吴抒同期参评的一个张XX副教授,因为不服最后的结果,张XX将自己的成果与吴抒的成果分别整理打印后向上级机关反映,此后相关各方的反应,体现出的不是学术的争执,而是权力关系的勾结。第一、单位内部的权力维护。权力主体

6、之一的校方的反应——“从没有的标准中找到标准”。党校回应的理由是,吴抒是劳动模范,是教学骨T。而这两条并不在“资格条件”中,现在问题,不在于这两条理由是否是对的还是错的,而在于这种辩护已经出离了规范(《江苏省党校系统副教、教授授资格条件(试行)》屮没存这样的规定),亦即“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很显然,如果吴抒不是校里的领导,他也不可能动用学校的权力來完成对自己的维护。能够有出离规范,并以新的所谓的“规范”在某个特定事件中起决定作用,已经不是学术的说服力,而是权力的回答。第二、被

7、公关后的审核权力。权力主体Z二的审核方的反应一'为不守规则寻找理由”。江苏省职称办在接到张xx的投诉后,山本系统的纪检部门介入调查。有关工作人员给张的凹答是,吴抒不符合评定条件,他的教授资格没获得批准。但同年底,吴抒的教授资格又在悄无声息中获得通过。而评审通过的理由,就是校方的理由。这里而反映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权力的主体同属于一个人的行政系统内,“关系”实际上是相通的,定规则的人可以不遵守规则,并能够为这种不遵守找到理由。从上可看岀,学术腐败的形成完全是在权力圈内完成的,并由官方的话语权來完成辩护。相比较而言,

8、北京人学王铭铭教授所著《想象的异邦》因人呈抄袭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维兰所著《当代人类学》被揭穿的所谓的学术腐败问题,在笔者看来,还只是个个人的学术道德问题,不论这个事件的影响有多大,对这个问题的责任追求仅仅在于其个人,在这里笔者并不想为王铭铭先生申辩,只是做个设问:如果北京大学的行政官员可以垄断一切话语权的话,己经有一定行政地位的工铭铭不需要什么成果,也一样可以确保自己的利益、地位和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