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ID:42462419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毛木耳又称黄背木耳,粗木耳等,与黑木耳相比,颜色较浅、质地硬、产量高、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易于栽培管理、出耳快、产期集中。栽培简便,产量高,产品既能鲜售又能干销,已成为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优势项目,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一、分布与发展现状1981年由台湾引入内地,90年代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毛木耳分黃背木耳和白背木耳两大类,黄背木耳栽培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河南,安徽四省,口背木耳栽培主要在福建。黄背木耳是1988年引进到山东鱼台的,由于其产量高,质量好,易栽培,便于干燥贮藏,因此很快得到推广

2、,鱼台与苏北相邻,形成了鲁苏一亿六T万袋连片的大产业格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二、营养价值与药用作用毛木耳含有十七种氨基酸、粗蛋口、粗脂肪、粗纤维等。特别是富含人体易吸收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木耳具冇补气益智,滋补强壮,补血活血、养血止血、护肤美容,滋养润燥,养胃润肠等功效。尤其能够有效抑制人体各种癌细胞的生长,降血压,降血脂,冇预防和治疗多种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作用。其绒毛含多糖尤为丰富,具有多种药效,有良好的清肺益气功能,是纺织、采矿、冶炼、理发、环卫等行业从业人员理想的保健食品。三

3、、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一)栽培季节毛木耳属屮温偏高、稳温结实性真菌。较耐寒耐热,菌丝在o°c以下较长吋间不会死亡,在37°C时仍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30°C,子实体生长温度18〜34°C,最适温度为24〜28°C,培育出来的毛木耳产量高,质量好;温度超过30°C,生长快、耳片薄、色红而毛稀;温度低于15°C,耳基形成及分化均十分迟缓。在淮海流域11月下旬〜翌年4月份制种和制袋培养,比较适宜的出耳时间为5月上旬〜10月上旬。(二)栽培方式主要采用代料灭菌袋栽。室内、外均可,吊袋、菌墙、层架式竖袋和畦床地

4、栽,可选用大棚、简易棚设施,也可利用林下遮荫栽培。(三)耳棚设置选用墙式栽培的拱棚,拱棚边高3m,棚顶中心高4m,宽8〜9m,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为20〜25叽用竹竿、塑料薄膜、遮阳网、草帘等材料搭建,棚顶上层为秸草、中层遮阳网、下层塑料薄膜,棚四周外层用遮阳网,内层用薄膜,以便隔热和调节光线。在向阳方向需要黑膜或使用遮光率较高的遮阳网,以减少直射阳光。在耳棚顶部需每隔3m开一个50cm见方的通气窗。耳棚内,按长度方向,设2列床架,中间留1.2〜1.5m通道,按耳棚宽度方向横向排列,长3・5m左右、宽lm、高2.

5、全架分4层,底层离地10cm,每层间隔50cm,床架行间相距0.8〜lm。(四)喷水设施在耳棚内安装微喷设施,既可减少用工量,又使水喷施均匀。四、品种选择毛781是福建三明真菌所在80年代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之一。朵型大、肥厚、背而毛色黄色。菌丝生长温度5〜33°C,最适温度22〜25°Co出耳温度15〜37°C,最适温度20〜30°C。菌株抗病性强,是内销的主要品种Z-o毛912、43—1、E03由台湾省引进。朵型大、面黑、背白,品种外观形状好,最典型的特点是背面绒毛多而白,耳质柔软,肉质细腻,品质优良,出耳温度1

6、8〜33°C,最适温度20〜30°C,是切丝加工和出口外销的主要品种。毛8903由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选冇。朵片大、耳而红褐色、背而绒毛短而白,耳厚角质多,耐高温,出耳温度15〜35°C,最适温度20〜30°C,适于鲜销和干制。天晴1号由山东鱼台振南木耳合作社选育,菌丝生活力强、抗逆性强、朵型大、肥厚、产量高、耳片厚、出菇早,是鲜销和干制的主要品种,适于山东。五、科学配方(一)常用配方1、棉籽壳500千克,鉄皮或米糠40千克,磷酸二镀2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粉10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白糖1千克。2、玉米芯5

7、00千克,缺皮50千克,磷酸二鞍2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粉10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3、木屑500千克,鉄皮50千克,饼肥15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粉210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磷酸二鞍2千克,白糖1.5T克。4、棉籽壳150千克,玉米芯200千克,木屑150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10千克,鉄皮40千克,磷酸二镀2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5、玉米芯350千克,木屑3150千克,秋皮50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7.5千克,磷酸二钱2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6、玉米芯350千克,木屑150千克,鉄皮

8、50千克,石膏粉10千克,磷酸二鞍2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参考配方1、杂木屑68%,棉籽壳15%,麦秋15%,石膏粉1%,碳酸钙1%。pH值自然(以下同)。2、棉籽壳50%,杂木屑40%,麦获8%,碳酸钙1%,石膏粉1%。3、阔叶树木屑80%、麦缺或米糠15%、玉米粉3%、石膏粉1.2%、磷酸二氢钾0.5%、尿素0.3%。4•花生茎蔓粉53%、玉米芯25%、麦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