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ID:4257093

大小:295.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30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_第1页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_第2页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_第3页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_第4页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98年11月JOURNALOFSTRATIGRAPHY第22卷第4期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周传明薛耀松张俊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

2、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关键词陡山沱组,地层,沉积环境,震旦系,贵州中图法分类号P534.3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含磷地层,因其产出大量的大型复杂疑源类(Yin&Xue,1993;袁训来等,1993)、多细胞后生植物化石(赵东旭,1986;陈孟莪等,1986;Zhang,1989、1992、1997;张昀等,1995;袁训来等,1995)和可疑的骨骼动物化石(薛耀松等,1992;LiGuoxianget

3、al.,1997),一直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关注的地区。最近,美国《Science》杂志报道在瓮安磷矿陡山沱组地层中发现了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动物及其幼体化石(LiCWetal.,1998)。同时肖书海等在《Nature》杂志上报道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层中发现了动物胚胎化石(Xiaoetal.,1998)。尽管对这些化石尚存在不同认识(薛耀松等,1995;尹磊明等,1978;尹崇玉,1990;袁训来等,1995),但这些发现使贵州瓮安生物群继云南澄江生物群之后,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在许多关于瓮安磷矿古生物化石研究的文章中,作者对有关地层进行了描述,但

4、一般过于简单,不能反映瓮安磷矿区陡山沱组地层的详细情况及其横向变化。本文较为详细地描述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分析该时期的沉积环境,以便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化石宝库提供背景资料。一、区域地质概况瓮安磷矿(瓮福磷矿)位于贵州省瓮安图1瓮安磷矿交通位置图县、福泉县境内(图1),北起瓮安白岩,南至原稿收到日期:1998202227;修改稿收到日期:1998203212,1998209214地层学杂志4期周传明等: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309福泉高坪,南北长约20km。矿区位于川黔南北构造带的白岩—高坪背斜上,背斜褶皱呈近南北

5、向展布,其首尾由于受新华夏应力场的干扰和边界条件制约,发生偏转而呈“S”形。白岩—高坪背斜由于小坝断裂的错切,被分成两段:北段即白岩背斜,南段即高坪背斜(图1)。从区域地质图中可以看出,此二背斜为同一背斜的两个次级褶曲,新桥一带是两背斜的鞍部。区域内出露的最老地层是前震旦系板溪群清水江组,分布于背斜核部。自核部向两侧依次出露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及下三叠统地层,第四系零星分布。区域内缺失奥陶系、志留3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二、瓮安磷矿区地质概况瓮安磷矿根据自然地理位置以及磷矿床的地质特征,分为两个矿区、九个矿段,即白岩矿区的玉华矿段、大塘矿段、王

6、家院矿段、穿岩洞矿段和新桥矿段,高坪矿区的磨坊矿段、小坝矿段、英坪矿段和大寨矿段。该区的地层简述(由老至新)如下:板溪群清水江组岩相稳定,岩性简单。主要由一套浅变质的海相褐灰色、灰色中厚层状凝灰质砂岩与灰绿色薄层凝灰质粘土质粉砂岩及玻屑凝灰岩的互层组成,其中夹有不稳定的紫红色铁质海绿石、水云母粘土岩。化学分析显示其含有较高的SiO2、Al2O3及K2O。下震旦统莲沱组仅出露在瓮安朵丁一带,在横向上延伸不远即尖灭(秦守荣等,1984)。莲沱组与下伏板溪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色厚层至块状长石岩屑砂岩及含砾砂岩,粒度较粗。厚10m左右。下震

7、旦统南沱组在瓮安磷矿区与下伏板溪群地层呈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南沱组冰碛岩在该区无论是岩性还是岩层厚度均极不稳定,变化范围为0~14.7m。白岩背斜西翼王家院矿段基本上无南沱组分布。这种厚度的急剧变化可能与当时的古地貌性质有关。上震旦统陡山沱组(详见下节)上震旦统灯影组灯影组在本区可分为3段,岩相基本稳定,厚度有一定变化,为160~307m。在大塘矿段,下段厚约40m,为浅灰白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下部夹硅质条带,底部有一层硅化核形石白云岩,可作为全区对比标志。中段厚约25m,为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夹极不稳定的磷块岩透镜体。上段厚

8、约217m左右,为浅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具葡萄状构造,顶部夹不稳定的磷酸盐条带。灯影组与下伏陡山沱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呈假整合接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