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理念,走进新课堂

更新理念,走进新课堂

ID:42594522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8

更新理念,走进新课堂_第1页
更新理念,走进新课堂_第2页
更新理念,走进新课堂_第3页
资源描述:

《更新理念,走进新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更新理念,走进新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做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自己总结的几点建议。一、创设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为了能够使学生自由地、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善于表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认识。例如,在《清平

2、乐·村居》的教学中,我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想象,然后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我向学生提出通过刚才的自学,谁能来说一下每句话的意思?学生们各抒己见,异常活跃。随后我又让学生放飞想象,猜一下这对老夫妻在谈论些什么,并让他们进行情景模拟游戏,选择扮演翁或媪向老伴夸一夸三个可爱的儿子。在这种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想像和发挥,这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这种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是极富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个性的“

3、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尊重学生不同的思想和看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们的自由发挥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与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清平乐·村居》中学生对于“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醉”和“相媚好”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另外,对于发散性的活动,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例如在教授作文课“我的梦想”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梦想有进一步的个人体验感受,我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各自表达出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这时候学

4、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自己的梦想进行了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同时又对其加以引导,使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提升质量,讲求效果3语文是一门“美”的课程,语文学科中处处体现美、涌现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用语文学科中的美吸引学生,让学生被语文中的美牢牢吸引住而酷爱语文,竭力学好语文,构建诗意的语文教学课堂,在审美熏陶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达到寓教于乐,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语文的教育功能发挥到及至。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

5、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从中体会这儿人们的勤劳美;“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从中体会其和谐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搭石,招手礼让,闲话家常”从中体会其谦让美等。如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雄壮之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种游子思乡之美。如《黄山奇石》中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仙人指路”这些关于奇石的描述表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之美。语文是有生命的,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涌动。新课程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着与崇

6、高人性的对话,达到思想教化与生活情趣并重、知识积累与文化生活融合相成;教材示范与表达热情并存。四、丰富课外实践活动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显然,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应把“课外”途径视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明确的是,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它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发阅读,在无意记忆中吸纳与

7、积累语言,熏陶情感,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素质。我在班中提倡两条途径:一是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但要求每天记下书名与页码,教师定期检查,对学生的阅读面与阅读量及时调整、指导与推荐。并提倡学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定期组织“我喜爱的书”之类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主体唱主角,或读、或谈、或展示。二是适当联系语文教材,学习在课外书籍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和材料,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此外还有涂鸦之笔和每周一题等活动,为了鼓励学生捕捉瞬间灵感,班中开辟了一墙角,美其名曰“涂鸦之地”,凡是兴之所至,一挥而就的作品,不论好坏,不论署名与

8、否,均可在此地展出。鉴于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特点和强烈的好奇心,“每周一题”3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题目一般在周五布置,留待学生双休日去思考。范围不离开语文,但有趣味。如猜字谜、成语填空、对对联、歇后语等。题目有时由老师提供,有时由学生提供。对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不仅丝毫不以此为苦,还会想尽各种办法,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