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doc

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doc

ID:59702854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3

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doc_第1页
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doc_第2页
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doc_第3页
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树立新理念 走进新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堂——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尝试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明确了识字的具体要求,即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一半以上。时间紧,任务重,和以往大纲比,是一个量的飞跃。要完成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必须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除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外,还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求新知。一、互换角色,燃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要改变或避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积极引导学生用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和参与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师生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规律。如在执教《口耳目》一课,共有12个生字,这些字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生活中经常见得到,大多同学已有基础。我打破了以往一个字一个字教的惯例,而是把12个字一起展示出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朋友吗?”然后进行“一字之师”活动,鼓励学生听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听说要当小老师,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纷纷登上讲台,你说一个,他说一个,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自主的完成了识字任务。二、创设趣味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针对七八岁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

3、心理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1、字谜法。如在“高”字教学中,编成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困”字编成字谜:一座小院四方方,一棵大树在中央等等。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搜集或自编一些字谜,如:大雨下在田地里是雷雨的“雷”字,一竖一边一点是萝卜的“卜”字。尽管学生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的甚至幼稚可笑,但他体现了汉字的再造想象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编顺口溜。有些字字形相近,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很难分辨。根据字形特点编成顺口溜,

4、在笑声中便把它记住了,而且不容易忘记。如在区分兔子的“兔”和免除的“免”字教学中编成顺口溜,小兔小兔尾巴短,最后一笔是一点。“鸟”和“乌”也容易混淆,编成顺口溜:小鸟小鸟有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这样在和谐、愉快、趣味的气氛中,学生轻松地识记了汉字,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奠定了基础。3、表演法。有些字用肢体或动作可以完全演示出来,形象逼真。两名同学背向坐好,伸手踢腿,便是一个鲜明的“北”字;从教室外快速推门走进教室,又成了一个“闪”字。4、想象法。有些字的教学,特别是会意字,它的字音、字形、字义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歪、卡、灭等,先观察字形:“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结果会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再让学生

5、猜猜念什么。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快便猜出念“卡”,这样,这个字的音、形、义都迎刃而解了。三、拓宽识字渠道,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识字教学首先要凭借教材完成“标准”规定的识字任务,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乃至终身的学习奠定基础。生活是知识的海洋,是挖掘知识的乐园。每学期开展2次“我是识字大王”活动,多渠道、多方法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认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物品名、食品名、电视上、报刊里……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汉字,主动去识字,定期在班会上交流,识字多者即为“识字大王”给予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开拓了视野,积累了

6、识字量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新课标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目标。因此,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有义务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方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走进新的教学乐园!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堂——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尝试龙城区西大营子镇老窝铺小学周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