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史——10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

西方管理思想史——10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

ID:42612364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8

西方管理思想史——10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_第1页
西方管理思想史——10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_第2页
西方管理思想史——10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_第3页
西方管理思想史——10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方管理思想史——10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第四节 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郭咸纲     就早期的管理思想本身来说,除了上述的各种必要的条件和背景以外,我们也可以找到管理思想发展痕迹中经济思想的贡献。在这些思想中,复式记账法的产生,斯图亚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思想尤为重要。一、复式记账法的产生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会计的复式记账法,这种方法是企业控制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13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商业贸易的发展,有些银行家们开始采用复式记账法。1494年卢卡·巴舒里出版的《算术、几何、对称和相似概要》,首次

2、对复式记账法加以理论说明。该书体现了许多现代的管理思想的雏形:第一,复式记账系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它告诉企业家其现金与库存的状况,并能核算其现金的流量,而现金流量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报表之一。他所推荐的会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会计所采用。第二,该书开始强调企业的内部管理,建议采用把备忘录、日记账和分类账编上号码,并注明日期,并且,要求文件备要详尽完备,并永久保存,以备管理方面的需要。[11]18世纪初,伦敦的一位会计教师托马斯·瓦茨,在一篇文章中论述复式记账法的优越性时指出,“在复式记

3、账中,各种账户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所有的账户必须保持平衡,以致不可能出现不公正或不正当的意图或事后把任何东西塞进帐薄中去,而在记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错误也必然会核查出来予以更正。”[12]英国早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就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来进行财务控制,这是最初的系统控制的思想雏形。在18世纪中叶,人们已经有了关于计划职能的认识,如苏格兰的卡隆钢铁工厂,在1759年就进行了厂房设置的计划。在该厂中的每件事都有计划的安排,以便以最大的效率生产。二、詹姆斯·斯图亚特   分工是生

4、产和工厂制度的一个主要支柱。最早研究分工的,是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1712~1780)。斯图亚特是英国重商主义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政治经济原理研究》出版于1767年,早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9年。在这部书中,斯图亚特阐述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先于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的概念,论述了工人由于重复操作而获得灵巧性。他比泰罗早100多年就指出了工作研究方法和刺激工资的实质。他指出:“如果给一个人每日规定一定的劳动量,他就会以一种固定的方式工作,永远不想改进他的工作的

5、方法,如果他是计件付酬的,他就会想出1000种方法来增加其产量”。[13]同时,他还指出了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分工问题。指出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不会使工人失业,反而会有更多就业机会。三、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是英国古典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称《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该书的问世,标志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完成。全书以资本主义财富为中心,对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做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分析。亚当·斯

6、密的视野开阔,涉及的问题很多。他认为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而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利己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是经济人。他的经济思想的中心是自由市场经济,他在著作中涉及到许多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   1.分工问题   亚当·斯密特别强调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用了整整前三章来分析分工、效率和经济利益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他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7、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没有受过相当的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个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么纵使竭力地工作,也许一天也制不出一枚扣针,要做20枚扣针,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按照现在的经营方法,不但这种职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的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的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断,一个人销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两、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

8、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18道不同的工序,分由18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个人也兼任两、三道工序。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佣了10个工人,因此在这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两、三道工序,像这样的小工厂的工人,虽然很穷,他们的必要机械虽然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劳工作,一日也能成针12英磅,以每磅中有4000枚针计算,这10个工人每日可成针48000枚,即每人一日可成针4800枚。”[14]  亚当·斯密分析了国家的财富和分工的关系,亦即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