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讲座”学习心得

“王崧舟老师讲座”学习心得

ID:42658778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王崧舟老师讲座”学习心得_第1页
“王崧舟老师讲座”学习心得_第2页
“王崧舟老师讲座”学习心得_第3页
“王崧舟老师讲座”学习心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崧舟老师讲座”学习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容:语文教学呼唤感性教育(上)主讲:王崧舟学习者:康孝富时间:2009、10、26内容(教学现象或教学片段)分析:案例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目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威尼斯的小艇》王老师执教这段文字的过程:1、学生自主读书2、小组分角色表演(四人一组,一个扮演船夫、三个扮演游客。船夫职责:吆喝、招揽游客游客:向船夫提问3、请三位船夫上讲台吆喝、招

2、揽生意4、游客分别向三位船夫提问(问题一:我有些头晕,坐船时影响吗?问题二:我是医生,有一病人急需我去治疗,能不能快一些?问题三:我是来自中国的游客,能不能免费为我做导游,介绍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收获与反思:收获:在王老师领着学生学习这段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没有类似“你从哪些词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样的理性提问,没有僵化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在扮演船夫的过程中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吆喝、招揽生意来运用这段语言文字,在运用的过程中去理解语言文字,去感受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去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便是形象鲜活的感性教育,符合小

3、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王老师的引导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此,他还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船夫对待游人的情感态度,了解了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反思: 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并不一定要将一篇课文中所有的重点句段在一节课中都让学生去理解、感悟。一节课中,老师通过自己对教学的精心设计,哪怕只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句段,只要真正的让学生用心去读,,真正的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感悟了句段中的语言文字,这也是值得的。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了阅读的方法。随着不同课文的学习,随着不同阅读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还怕学生不会阅读吗?内容:小学语文语感教学法主讲:王崧

4、舟学习者:康孝富时间:2009、10、26内容(教学现象或教学片段)分析:案例2:走到离伯父家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滩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过程:1、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饱经风霜”来形容的脸。2、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3、从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你还看出了什么?4、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学习心得(收获与反思):从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不难看出老师解读教材非常到位。

5、这位老师以这段话的文眼“饱经风霜”这个词为切入点首先调取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饱经风霜’来形容的脸。”从而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来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语。“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实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调取课文中描写车夫外貌形象的语言文字来感受车夫饱经风霜。仅仅局限于这样的表象还不够,教师又通过问题“从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你还看出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车夫的生活经历、生活状况去立体地、全面地感受车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车夫的同情之感油然而生,针对“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则么做?”这一话

6、题学生当然是由衷而发。案例3: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水乡》教学过程:1、请大家自己读这段话,老师相信通过你自己的朗读,你就可以读懂。(自读、自悟)2、在你读时,你的眼前是否出现了什么情景、什么画面,(边读边想象)3、老师呈现水乡图(给学生创设情境)4、请你把图画与文字对照起来再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来到了什么地方?(图文对照,内化语言文字)5、假如你来到水乡,你最想做什么?(激发学生对水乡的热爱)案例4: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

7、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万里长城》王老师执教这段文字的过程:1、学生自由读2、师问:建造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3、想到这些,你再来读读这段话,还会像刚才那样平淡吗?还会像刚才那样平静吗?4、在这成千上万个劳动人民当中,你仿佛又看到了谁?5、想想这些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你又会怎样来读这段话?内容:小学语文语感教学法主讲:王崧舟学习者:康孝富时间:2009、10、26总体感受: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王老师及其他老师在执教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共同点:1、老师们挖掘出了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语言

8、文字、内化语言文字3、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力4、读有变化、读有层次、读有所感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