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形象研究述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27809

大小:8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08-01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历史学明代的观音形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中华民族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而在中国的满天神佛里,老百姓们最最最喜欢和敬仰的当属南海紫竹林潮音洞“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从佛号(如果再加上“送子观音”的形象就更适应中华民族的特性)就可以看出对于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世代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为什么观音大士会受到最广泛的喜欢和敬仰。但是佛教追根到底毕竟不和道教一样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产物。最为一个外来宗教,他若想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扎根、生长,那么就必须做出一些调整、改变,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教众心理。而这些调整、改

2、变不仅仅包括深层次的教义、经典文献与解说,也包括表现在外层的宗教礼仪规范、习俗和“神”的世俗形象。特别是在明代这样一个与佛教有相当特殊关系的朝代,观音大士形象又是否发生过什么改变呢?有的话,又有哪些具体变现?这就是本文说要探讨的一个最主要内容。我个人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纯属个人兴趣和杨光熙老师的帮助与指点,所以在此之前对于国内外的有关“明代观音形象”研究动态并未做什么特别关注。因此,个人目前仅仅是阅读了一些由李利安(以其在《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中的书籍为主)、洛克什·钱德拉(《敦煌壁画中的观音》,杨富学先生翻译)、宫治昭(《斯瓦特的八臂观音救难坐像浮雕—敦煌与印度

3、的关系》)等大师的著作和诸如《观世音普门品》等佛学原著,其中很多只是通过其他书籍阅读了一些相关内容或者是在网络书库里面看到全本。因为本人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国内的著作、文艺类的绘画和雕刻书集,所以探讨的角度也是以此为基础,若果有不祥和失漏之处请包涵和之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很少有专门介绍“明代观音形象”15的文章,也很少有系统论述这一方面的专著,所以我主要是通过分类汇总的方式将这些资料汇集在一起,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和整合。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介绍观音大士的渊源。其内容主要是观音大士起源的几个传说。二、简单介绍一下观音大

4、士在印度和中国的各时代形象与一些相关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总结。三、具体介绍明代观音大士形象的发展和变化。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当时的绘画、雕刻和一些记录来展示观音大士的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神态、面貌、衣着等细节方面和在寺庙大殿中的安置位置。四、从整体发展变化之中做出概要和总结,并阐释其对清代及现在的影响与变化。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首先,确定论文题目,并确定论文基本框架,撰写论文提纲。然后,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摘抄与整理、汇总。接着,根据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并阐述和论证相关观点。最后,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完成论文。四、参考文献1.《观世音普门品》2.李利安:

5、《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3.王景林《观世音的来龙去脉》,《文史知识》1989年第1期4.孙丽:《中国人的观音信仰》,《中国宗教》2004年第5期。5.王和平:《从档案史料看普陀山道场之兴衰》,《浙江档案》1989年第12期。6.王海梅:《〈西游记〉与观音信仰》,《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7.郑筱筠:《观音救难故事与六朝志怪小说》,《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8.郑筱筠:《试论观音净瓶、杨枝与中印拜水习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9.李翎:《藏密观音造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10.李翎:《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

6、为核心》,《敦煌学集刊》2004年第2期。11.赵克尧:《从观音的变性看佛教的中国化》,《东南文化》1990年第4期。12.孙修身、孙晓岗:《从观音造型谈佛教中国化》,《敦煌研究》1995年第1期。13.洪立曜:《观音画法鉴赏》,世界佛教出版社,1994年7月。14.洛克什·钱德拉:《敦煌壁画中的观音》,杨富学先生翻译,《敦煌学研究》1995年第2期。151.宫治昭:《斯瓦特的八臂观音救难坐像浮雕—敦煌与印度的关系》,《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历史学观音形象研究述论一、引言观音是西方三圣之一,在世界各地信仰者颇众,影响之大堪同佛祖释逛牟尼并比

7、,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大乘佛教领域中,观音信仰是最流行的一种信仰形态,这种信仰形态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宗教、哲学、艺术、民俗、伦理、文学等文化形态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构成了一种厚重而复杂的宗教文化现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观音信仰不仅在佛教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中占据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对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观音信仰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而对观音形象的研究又是观音信仰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为研究观音信仰提供理论依据。观音形象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从进入中华大地便开始了形象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