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

ID:429696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1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_第1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_第2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_第3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_第4页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音形象研究述论【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历史学观音形象研究述论一、引言观音是西方三圣之一,在世界各地信仰者颇众,影响之大堪同佛祖释逛牟尼并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大乘佛教领域中,观音信仰是最流行的一种信仰形态,这种信仰形态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宗教、哲学、艺术、民俗、伦理、文学等文化形态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构成了一种厚重而复杂的宗教文化现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观音信仰不仅在佛教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中占据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对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观音信仰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而对观音形象的研究又是观音信仰研究领域中比较

2、重要的一个方面,为研究观音信仰提供理论依据。观音形象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从进入中华大地便开始了形象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历经数朝数代,实现了观音形象从男身到女身的转变过程,并演绎出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多种变身。这一转变既体现了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思想,又体现了印度佛教在中国流传过程中的演变和与当地文化的相融合的过程,同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创作。二、主题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观音形象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观音各类雕刻像和观音画像的研究来展开的。而历来有关观音形象的研究在学术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随着学术研究

3、领域的不断扩展,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不断涌现,但还是显得零散与薄弱,而观音形象研究是研究观音信仰的重要方面,因此,观音形象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总体上,本文的研究与写作是切实可行的。(一)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观音形象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国外学者对观音形象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观音造像,从艺术的角度进行艺术特征的分析,并使用大量考古资料进行历史的追述。观音形象研究5是西方学术界观音信仰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领域。代表性的成果有:ToveE.Nevile女士所著的《十一面观音:它的起源和造像》(1999年)对密教观音信仰中著名的十一面

4、观音信仰做了深入研究,书中收集了采自印度、柬埔寨、尼泊尔和中国西藏、中国汉族地区、朝鲜、日本等地的十一面观音造像共67种,对这种特殊形式的观音信仰的起源、造像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Chutiwongs《东南亚大陆地区的观音造像》(1984年)一书共有六章,600多个页码,对东南亚大陆地区的观音造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极具资料价值。Chang,CorneliusPatrick的博士论文《水月观音画像研究》专门对流传于中国的水月观音的造像进行研究。书中对唐以前中国的观音信仰及观音名称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对敦煌石窟中的四幅水月观音造像作详细

5、的分析,对中国流行的三十三观音特别是其中的水月观音和白衣观音作了大概的勾勒,并对水月观音造像形式的演变作了分析,论述比较详细。GiuseppeVignato的《佛教的中国转化:以观音为例》(1994年)一书对视觉艺术在佛教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中国的佛教造像作了历史的回顾,并对佛教经典中的观音和民众中的观音、崇拜仪式、观音的基本造像类型等内容做了研究论述。Johnlarson和Rosekerr《观音:一部杰作的展现》(1985年)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对历史上的观音造像进行分析。印度学者洛克什•钱德拉的《敦煌壁画中的观音》(1995年)主要研究中国敦煌壁画中

6、的观音造像,涉及观音名号的种类、来历、壁画的内容、观音的形象等。日本学者西上青曜的《观世音菩萨图像宝典》(1998年)则对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形象及其来源进行了追溯和分析,对各种观音形象进行了说明。(二)本课题国内研究动态在国内,关于观音形象研究的文献主要是以实际存在的观音造像为依据,以艺术的风格及其演进为线索,以观音信仰的教义为背景,同时涉及古代印度观音信仰在中国的演变、观音信仰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藏传佛教观音信仰与汉地观音信仰的区别等问题来分析研究的,举其要者,有以下这些:孙修身、孙晓岗的《从观音造型谈佛教的中国化》(1995年)一文通过对观音形象考辨和观

7、世音造型女性化时间的考定两个方面的研究和论述,提出女性观音的定型是佛教世俗化中国化完成的标志之一。芮传明的《中原地区女相观音渊源浅探》(1993年)主要从观音形象性别变化的时间和原因对中原地区女相观音渊源5进行研究,提出了中原地区观音的性别演变过程发生在太宗、高宗朝和玄宗、肃宗朝之间的一段时间内,亦即大体相当于武则天专权的时期内。并指出观音概念在印度时就融入了不少女性因素,嗣后随着佛教在中原地区之逐步普及,其形象中的女性成份也日益增多。李翎的专著《藏密观音造像》(2003年)在大量图像材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在藏传佛教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六字观音像和持莲花观音像

8、这两大类观音身形进行了图像学研究。其中六字观音像研究,主要是围绕着造像名称和造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